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定量比较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髓角引导的传统开髓洞型(traditional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TEC)与根管口引导的保守开髓洞型(contracted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CEC)在牙齿面的大小及位置关系,以获得一种理想的开髓洞型,保留更多健康的牙体组织,避免磨除本应该保留的正常牙体组织,增加牙齿抗折力,提高根管治疗后牙齿的远期存活率。为临床医生进行快速规范化开髓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2018年间的2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在CBCT阅读软件中,调整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的牙体长轴与水平面垂直,将四个髓角(近中颊侧,远中颊侧,近中腭侧,远中腭侧)和三个根管口(近中颊侧,远中颊侧,腭侧)分别垂直投影到面。利用CBCT自带测量工具在面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近中边缘嵴的切线为X轴,颊边缘嵴的切线为Y轴,交点为原点。然后,分别作远中边缘嵴和舌边缘嵴的切线,四条切线将牙齿面包绕形成矩形,利用颊舌径的两条三等分线和近远中径的两条三等分线将矩形分成九宫格的形式。首先,测量面颊舌向、近远中向距离;其次,测量四个髓角和三个根管口分别到颊边缘嵴的距离和到近中边缘嵴的距离。从而得到各个髓角和根管口的坐标值,依据坐标位置分别获得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的两种开髓洞型:(1)根据髓角揭全髓室顶的传统开髓洞型(TEC);(2)位于髓室底水平根管口在面投影点位置连线所形成的保守开髓洞型(CEC)。结果1.200例CBCT影像资料中,男性88例(44%),女性112例(56%),年龄为31.52±13.60(平均值±标准差,岁)。按照年龄≤40岁和>40岁分为两组,每种髓角或者根管口的位置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角在面的位置:即髓角分别到颊边缘嵴和近中边缘嵴的距离。近颊髓角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小于颊舌径的三分之一(P<0.05)、大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一(P<0.05);远颊髓角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大于颊舌径的三分之一(P<0.05),小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二(P<0.05);近腭髓角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小于颊舌径的三分之二(P<0.05),大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一(P<0.05);远腭髓角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与颊舌径的三分之二、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根管口在面的位置:即根管口分别到颊边缘嵴和近中边缘嵴的距离。近颊根管口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小于颊舌径的三分之一(P<0.05)、大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一(P<0.05);远颊根管口到颊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分别大于颊舌径的三分之一(P<0.05)、小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二(P<0.05);腭侧根管口到近中边缘嵴的距离小于近远中径的三分之二(P<0.05)。4.右侧上颌第一磨牙TEC的面积为9.54±2.10 mm~2;CEC的面积为3.48±1.12mm~2;TEC的面积大于CEC的面积(P<0.05)。结论1.本研究首次利用牙齿面颊舌径的三等分线和近远中径的三等分线来定位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四个髓角和三个根管口在面的位置,清楚的展示髓角和根管口在面九宫格里的位置关系,提供清晰的开髓洞型示意图用于指导临床。2.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引导的保守开髓洞型为钝角三角形,髓角引导的传统开髓洞型为斜四边形,均位于牙齿面的中央,主要占据面九宫格的中央方格内;两种开髓洞型的共同特点:近中洞壁不超过近远中径的近中三分之一,远中洞壁不超过近远中径的远中三分之一,腭侧洞壁不超过颊舌径的腭侧三分之一,提示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开髓洞型的最大边界应不超过上述范围。3.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髓角引导的传统开髓洞型面积约是根管口引导的保守开髓洞型面积的三倍,髓角引导的传统开髓洞型近中洞壁向近中边缘嵴方向磨除较多,因此,临床中建议采用根管口引导的保守开髓洞型,以保留更多的髓室顶和近中边缘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