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提出论题,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并设计研究的方法与路线.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该研究的理论设想.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变量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因而制约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或趋异变化.第三部分,对1952年到2001年的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运用趋同研究方法进行分时段的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设想的可信程度.第四部分,根据以上研究,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趋同的影响,以找出引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因素.第五部分,总结该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第六部分,反思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该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σ趋同呈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即趋同与趋异是相间发生的.从1952年到2001年的σ值变化,整体上表现为"三落三起"的态势.1952年到1955年、1960年到1967年、1976年到1990年是"三落"阶段,发生了σ趋同;1955年到1960年、1967年到1976年、1990年到2001年是"三起"阶段,发生了σ趋异.各年σ值与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高速经济增长与σ趋同并非是不可兼得的,可以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趋同.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虽然在个别时段可能存在绝对趋同,但不存在长期的绝对趋同趋势.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国家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显著的条件趋同.除城市化变量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开放化等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变量都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趋同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影响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趋同的重要趋同条件.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显著的俱乐部趋同.1952年到2001年的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不仅存在东、中、西三个大的趋同俱乐部,而且在大的趋同俱乐部内部存在次一级的趋同俱乐部,即存在第二甚至第三层次的小的趋同俱乐部.各省经济增长率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城市化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不具有解释力,工业化、市场化、开放化、信息化等过程变量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则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从不同程度上解释了省际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中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注重提高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开放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增强自身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