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通常只被理解为针对深度贫困问题的技术设计,而这只是精准扶贫的基本方面。作为精准扶贫技术的前提预设,精准扶贫必须能得到思想价值上的支撑,也就是说精准扶贫的思想深度与价值则是精准扶贫所要关注的更为深层的问题。所以,本文认为,研究精准扶贫思想重在考察其正当性与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精准扶贫思想作为一种扶贫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运行具有内在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哲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也只有在这种哲学依据基础上的精准扶贫思想才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问题的合乎逻辑的展开即是何为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及其历史演进、存在状态与价值指向。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文的主题。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通过分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指出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当前我国扶贫治理体系的集中体现,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有着内在统一的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精准扶贫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同时借鉴了西方的反贫困思想,体现了深厚的理论渊源。第三章考察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轨迹,探讨习近平由对贫困现象的直接认知逐步上升到精准扶贫的系统思想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从零散的认识到系统化逻辑化的思想的过程。第四章是对精准扶贫思想内容的阐述。本文认为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对精准扶贫思想目标的挖掘、对目前所实施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机制的辩证反省、对精准扶贫的策略方法的研究等构成了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第五章旨在反思精准扶贫思想的伦理价值。本文认为,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是一套技术与策略,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与精神指引。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指向是建构人的美好生活的实现。本文认为,目前贫困问题正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往的扶贫战略对于摆脱贫困的力量逐步削弱,促进贫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办法逐步变成制约扶贫事业向前发展的因素,扶富不扶穷、扶了没扶到位,甚至扶贫异化现象大量存在,有效的扶贫机制的确立显得十分迫切。同时,贫困问题逐渐出现新的现象,权利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等日益凸显,扶贫难度更大,单靠大规模的经济增长难以解决目前复杂的贫困问题,难以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殊需要,更难以实现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目标,因此,需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瞄准力度与支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但是,精准扶贫的实施不能否定以往的扶贫方式,更不意味着前期扶贫战略的错误,不同时期的扶贫战略都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情怀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在考察和研究精准扶贫思想时,应注意将其放在中国的扶贫历史过程中进行考察,将其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分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而阐发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精准扶贫思想中“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中国扶贫与国际扶贫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内的策略方法的合理性依据,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的实现机制即精准识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精准管理机制与精准考核机制,进而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挖掘了精准扶贫思想的创新点。本文最后强调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研究对于提升其伦理意蕴、更好地引领贫困群体的脱贫致富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意义。精准扶贫需要伦理评价,需要作出诸如“善恶、好坏、有无效用、是否合理与应当”等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强调公平正义在伦理评价中的地位。同时,指出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