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y VM)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研究凋亡在VM形成中的作用,确定有意义的凋亡指标。初步探讨VM及抗凋亡作为新的肺癌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内容及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2002-2008年肺癌手术标本HE切片500例,高倍镜下初步筛选VM阳性病例。运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检验VM阳性率。卡方检验VM阳性率在各临床病理参数间表达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VM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凋亡指标在VM阳性组及阴性组间的表达差异。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在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差异。结果:1.光镜下观察HE切片筛选符合VM判断标准病例从500例肺癌患者中挑选出90例具有丰富的微循环血供,且具有VM及马赛克血管特征,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25岁-78岁,中位年龄56.5岁;肿瘤直径0.5cm-10cm,病理类型鳞癌49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3例,类癌4例,大细胞癌7例;外科病理学分期Ⅰa期17例,Ⅰb期14例,Ⅱa期4例,Ⅱb期22例,Ⅲa期13例,Ⅲb期18例,Ⅳ期2例。有淋巴结转移34例。2. CD31,PAS双重染色技术确定90例病例中VM的表达情况经双重染色分析,90例微循环丰富的患者中VM阳性为32例,阳性率35.6%。另一方面,从500例肺癌角度计算阳性率为6.4%。VM阳性组中,远处脏器转移率81.25%,VM阴性组远处脏器转移率55.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8,P=0.031)。T1期VM阳性率52.2%,T2期41.9%,T3+T4期19.4%,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01,P=0.025)。VM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统计学意义。3.90例患者生存分析结果将全部90例病例以VM分作两组,即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两组的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25个月,Log-Rank=5.955,P=0.01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OR=0.512,P=0.023)和术后远处转移(OR=0.139,P=0.000)是肺癌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4.各凋亡指标在VM阳性组与VM阴性组的表达在VM阳性组与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5%和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P=0.016);Cyt-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9%和38.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8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3%和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4,P=0.034);Caspase-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1.9%和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4%和3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31).Tunnel法检测到VM阳性组凋亡指数为(4.06±1.638)%,VM阴性组凋亡指数(2.47±1.66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05,p=0.008)。结论1.肺癌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且VM与肿瘤细胞血道转移及预后明显相关,VM阳性组的肺癌患者预后较VM阴性组差;同时VM与肿瘤的T分期有关,T分期越低,VM的阳性率越高,推断VM是发生在恶性肿瘤生长早期的事件。但VM与肿瘤的其他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2.凋亡促进蛋白及凋亡指数在VM阳性组较阴性组高表达,凋亡抑制蛋白在VM阳性组低表达,提示凋亡对于VM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3.对于VM患者,靶向治疗应同时考虑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两方面。此外,如果凋亡成为肺癌VM形成的始动因子,那么拮抗凋亡的抗体可望成为像EGFR抑制剂的靶向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