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延缓疾病进程;通过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将血浆中HIV-RNA降到低水平或不可检出水平,以达到明显的病毒抑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大量研究证明,HIV/AIDS经治疗后,身体状况可得到明显的改善。90年代中期,美国在开展HAART后,使HIV相关疾病发病率下降60%~80%,住院病人数下降60%~80%,死亡率下降44%。我国广泛开展HAART的时间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已取得了一些成绩,HIV相关疾病病死率从治疗前每27~30/100人年降低到治疗后每4~5/100人年。[目的]探讨南京市HIV/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成人HIV/AIDS。治疗前进行基线调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建立患者个人档案,综合评定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既往治疗史、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及相关生化指标等。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调查,主要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变化情况、药物毒副反应、机会性感染及处理方式及换药情况等。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均采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中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2、SPSS13.0及EpiCalc2000等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140例,其中男性104例(74.3%),女性36例(25.7%),平均年龄38.5+10.3岁。基线CD4+细胞中位计数为178.5个/μL(IQR:46.8~269.0个/μL)。未见基线病毒载量达到不可检出限者。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5.0个月(IQR:9.0~23.0个月)。治疗后患者CD4+细胞计数呈现上升趋势,前3个月上升幅度最明显(中位数为249.5个/μL,IQR:95.5~350.0个/μL),与基线数据相比平均增加71.0个μL,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改变(P<0.05)。治疗时间越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构成比越低(χ2=41.396,P<0.001)。治疗后病毒载量达到不可检出限的人数较基线时已有大幅度的增加,病毒载量>10000copies/mL的构成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χ2=115.62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对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2.00,95%CI:1.05-3.97, P=0.047).使用5状态Markov模型对患者未来3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分析显示,处于s4和s2状态的患者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216例次免疫功能得到改善,60例次出现免疫功能恶化。研究期间患者死亡多集中在治疗后前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52,95%CI:1.03-2.47, P=0.040)和基线CD4+细胞计数(HR=2.79,95%CI:1.34-5.18,P=0.031)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线CD4+细胞计数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确定HIV抗体阳性后应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以便把握最好的治疗时机。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毒副反应,提示今后应加强毒副反应的监测,并给予相关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