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是我国当前一段时期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秉持体育新课标“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生为本”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不但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校对竞技体育项目课程化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对其理解不够深刻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大对竞技体育项目课程化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此促进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本课题研究以高青县农村小学竞技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案例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其他学校开展竞技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高青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年龄配备合理,对竞技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有一定认知基础,但外出培训比较少,“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严重。同时实地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不达标。体育师资培训和场地设施配备成为阻碍竞技体育项目课程化改造的两大绊脚石。(2)目前高青县农村小学竞技体育项目开展不全,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较为集中,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主要选择球类、田径等项目,像体操、羽毛球等项目几乎不开展。因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了解不深,对竞技体育项目改造随意性较大,导致改造后的竞技体育项目开展效果不佳。(3)体育教师对竞技体育项目实施课程化改造应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按照水平-领域-具体目标三级目标建设体系构成的横向维度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级目标建设体系构成的纵向维度科学设置学习目标。(4)竞技体育项目课程化改造的基本理念以体育新课标和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参照。课程化改造的方法主要是简化规则、降低难度、修改内容和改造场地器材设施,改造的原则为全面性、循序渐进、适应性、效果性、因地制宜原则,改造的内容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5)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选取高青县两处农村小学的4X100米接力和排球项目作为个案实施课程化改造并进行实证化研究,确立了竞技体育项目课程化改造的整体思路和流程,为其他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由此结论,特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校社融合”,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2)运用价值辨析审视体育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选择的渠道。(3)准确把握“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践行“健康第一”的开发理念。(4)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其指导地位。(5)积极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竞技体育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