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部分:对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及肿瘤外科就诊的76例结直肠癌(CRC)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一般情况,病理组织学分型,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见病理分型及中医证型,为下一步研究证型相关的组织蛋白组学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研究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表达的差异蛋白,寻找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的客观依据,为进一步早期诊断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的组织蛋白标志物进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一组有诊断价值的,将来有可能作为治疗靶点的标志物,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为改善病人的预后或治疗提供可能。方法1、设计调查表,通过收集并填写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四诊资料,根据四诊资料辨证,确定中医证型。2、选取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且根据结直肠癌中医证型表格符合脾虚湿盛型23例,对采取的组织进行i TRAQ定量蛋白分析,利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对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的蛋白标志物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第一部分:收集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人为主,病程多分布在1月以内,以中分化腺癌多见,TNM分期集中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症状分析得出:主要症状以腹痛腹胀,大便稀溏,便次增多,排便困难伴黑便,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食少,饥不欲食,肢体倦怠乏力等为主。常见舌质排序:舌淡红>舌暗>舌淡>舌红>舌瘀点;常见舌苔排序:苔黄腻>苔薄白>苔白腻>苔水滑;常见舌体排序:齿痕舌>胖大舌>裂纹舌>瘦小舌;常见脉象排序:脉滑>脉弦滑>脉沉细>脉细涩>脉沉滑>脉细数>脉滑数,整体以滑脉与沉细脉多见。中医证型以脾虚湿盛型常见。第二部分:1、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患者差异蛋白鉴定结果对符合条件的23例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i TRAQ定量蛋白分析联合多维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技术(LC-MS/MS)得出:共筛选出2771个蛋白,以表达差异倍数大于1.2倍(上下调)且P-value小于0.05筛选标准的蛋白质视为差异蛋白,得出130个上调,141个下调。2、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患者差异蛋白的初步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GO分析,KEGG通路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检验(Fisher’s Exact Test)进行了显著性富集分析得出:参与的生物学进程,分析功能,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黏附、增殖、凋亡等。同样采用Fisher精确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对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得出:主要包括Focal adhesion(焦黏附),Spliceosome(剪接体)通路,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血管平滑肌收缩)等16条通路。另外我们对参与通路的蛋白进行蛋白质定量和差异分析列表比对得出:谷胱甘肽代谢中有3个蛋白上调,即(MGST2、RRM2、SRM),4个蛋白下调(GSTT1、GPX3、GSTM3、SMS)。第三部分:通过对前期i TRAQ筛选后的MGST2、RRM2、SRM、GSTT1、GPX3、GSTM3这六个差异蛋白标志物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证实RRM2、SRM、GSTM3与前期i TRAQ结果相一致,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未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湿盛型多见。2、初步描绘了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验证了RRM2、SRM在癌组织中上调表达,GSTM3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为脾虚湿盛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3、结直肠癌患者脾虚湿盛证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蛋白可能是其外在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