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绣娘分为闺阁绣娘、乡村绣娘与专职绣工三种类型。专职绣工又分为官府专职绣工和民间专职绣工。她们在刺绣技艺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苏州绣娘以刺绣为中心,在群体内部进行刺绣技艺的传承,在群体外部与商人、权贵、文人等其他群体进行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交往,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崛起,苏州丧失了作为江南乃至全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导致了苏州缫丝、针织等传统手工业的日益衰败。而苏州刺绣,因为建立在苏州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是特殊的工艺美术行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兴盛发展。清末民初,苏州一度涌现了华瑾、陈华贞、王守明、沈寿等刺绣名家,尤其是沈寿创立了“仿真绣”,总结了苏绣针法技艺,将苏绣技艺推到了世界舞台。 1929—1949年,苏州刺绣深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内长期内战的沉重打击,濒于崩溃。苏州绣娘也逐渐以民间专职绣工和乡村绣娘为主。她们除了家庭中亲缘之间的技艺传承外,还有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与闺阁绣娘相比,她们的文化修养低,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较低。她们围绕刺绣进行的交往圈也越发狭小,交往的对象越来越远离大商人、实业家、著名文人画家等社会的上层。并且,她们对刺绣的热情渐趋冷淡,她们刺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收益。 苏州绣娘与苏州社会紧密关联。苏州绣娘不仅为苏州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更是为苏州社会的方方面面,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艺术色彩。苏州社会的变迁决定了苏绣行业发展韵盛衰和苏州绣娘命运的沉浮。在商品社会中,要彻底扭转苏绣等传统手工行业发展艰难的现象和趋势,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法规、舆论、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更重要的是,绣娘等传统手工艺人也要实现自身的转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扩大自己的交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