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一种新型的安全观念,近些年来已被全世界所接受。它是人类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反思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本文通过对兰州新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旨在正确认识兰州新区生态安全的本质,因地制宜的应对生态威胁,提出优化措施,对实现兰州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本文研究对象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一兰州新区。兰州新区将发展成内陆面向中西亚对外开放的物流中心、西部重要的金融商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1、历史评价方面:参考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响应(DPSIR)框架模型,创建适合兰州新区特点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的组合方式计算权重,计算得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权重,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计算生态安全质量值。该方法建立主客观组合权重模型,相对于单种方法科学性更强,更值得推敲。2、现状评价:结合兰州新区的生态现状对兰州新区现状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中生态现状的表现方式主要以GIS出图为主,辅之文字说明。3、预测评价:结合兰州新区未来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对未来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分析,并进行景观格局优化。具体结论如下:1、兰州新区建立前(2007-2011)的历史评价:采用DPSIR模型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兰州新区所在地区2007-2011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0.4727、0.4829、0.4882、0.4809、0.4914,指数都在区间(0.45,0.55]内,即都为临界安全状态,新区建立后还需大力实施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等措施。2、兰州新区建立时(2012)的现状评价:根据《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及以上数据,计算所得兰州新区(2012)生态环境状况(EQI)为26.81,结果属于较差级别,即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较差,植被覆盖较差,物种较少。3、兰州新区建立后(2012-2020)的预测评价:规划后交通用地、城镇用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等城市景观面积显著上升,达区域总面积的30.91%,其中建设用地上升最快,上升13.10%,林地和草地、水域地、绿化用地等增加7.63%,耕地下降31.43%,生态用地总体上下降了10.7%,不利于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安全指数由2012年的84.3降低到2020年的73.6,即景观格局安全级别由较安全状态变为不安全状态。景观格局优化调整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源地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力度;2)搭建自然廊道和增加建成区内自然斑块数量;3)强化景观网络构架;4)调整工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