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在国内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从系统角度看,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传导机制如何等等,这些都是信用风险控制研究中近年提出的但仍未解决的理论难点。一般讲,信用风险的发生源于违约,违约又源于什么?是源于主观愿望还是源于客观无奈?主观博弈又如何?其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如何?链接及机制设计考虑什么要素,有效性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论证将引导主观信用风险控制理论走向微观,推动其控制系统的深层研究。 从系统论、控制论角度,本人认为信用风险控制应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信用风险度量;另一是主观信用风险控制。本文将论及这两个问题,并将重心放在后者。在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的探索和研究寻求突破口,即依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互动关系研究作为切入点、突破口,试图把不确定性的主观信用风险控制转化为相对确定性的对策研究及机制设计。 本文并非是研究如何被动适应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而降低信用风险问题,而是研究如何主动防范以及克服不确定性下的信用风险影响。如果说,非对称性研究、客观信用风险研究具有被动的性质,那么应当说,主观信用风险研究具有主动的性质。经济学和对策论虽然都在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对策论研究的是一群经济人在对策互动下其决策结果可能会怎样的问题,而本文的研究思路则是逆向的,即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先预计应有什么样的结果,再据此要求制定何种游戏规则,使其策略结果对博弈双方均为优化,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强调具有激励作用的机制设计。故本文思路按三条主线展开,①从系统分析的定性—定量—定性及其研究方法角度构建整个论文框架;②从决策的博弈分析角度来研究信用风险控制:③从研究对象的技术支持角度,探讨银企微分对策模型,通过银企逻辑响应模型基础研究及其实现,对主观可信作出推断,为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建模、论证提供支持。 本文工作重点在于:①运用系统论中的系统分析方法与博弈论方法等,注意从信用风险控制系统的部分与部分(要素)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