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比2000年全国普查的数据呈现出下降趋势,表现在肺活量、下肢力量、下肢爆发力等指标明显下滑,而身高、体重出现较明显的增长势头,并且女生下降程度高于男生。面临这种局面,教育部颁布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计划,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指示。众专家学者纷纷探讨各种落实的办法与措施,如: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项目课程学习、创建体育健身俱乐部、举办各种趣味竞赛、针对个别体差生采取了“运动处方”的监管措施等。本文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针对高校体育课开设与课外体育活动合理衔接的具体问题,通过对高校女生运用“运动套餐”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的实验对比研究,探讨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动作技能心理因素等指标是否存在的差异,以及在实验实施套餐过程中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内容安排技巧等。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大套餐”为研究背景,项目选项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套餐”为组织形式,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为衡量指标,采用心理症状量表SCL—90为依据,进行12个教学周每天一小时“运动套餐”课外体育锻炼实验,针对实验群体遵守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50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一套有效的“运动套餐”,使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体验“运动套餐”带来的身体愉悦,使之成为一种运动习惯并运用于今后的日常身体锻炼中,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成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套餐”特点:是以学生个人体育专项擅长项目为主,项目选择贴近学生锻炼的环境,运动的内容能体现区别对待,关注每个人的锻炼需求,特别适合因不能以竞赛的形式展示风采而放弃锻炼的多数学生参与,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具有良好的普及性、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运动套餐”进行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其身体指标较实验前有很大的改观,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测试各项因子指标等均较实验前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设计的“运动套餐”适合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同学中推广与实施,本实验的结果为同行在研究项目选项课外体育活动构建出不同的“运动套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