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程度。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济、人口、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大不相同。在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因素中,经济与人口为最重要的因素。自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社会保障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制度确立较晚、统计口径较为混乱,加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制度不断快速变革,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国内学者在进行社会保障研究时由于研究视角差异以及资料的不同,研究结论也不完全相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议。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有待提高。以相对客观真实的口径进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统计分析,找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对缩小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区域差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我国1999~2018年的省级数据,并在对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四大区域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历年数据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整体分析,其次分区域分别分析各区域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且引入泰尔指数分析法,分别以GDP为权重(泰尔T指数)和人口为权重(泰尔L指数),具体分析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区域间、区域内的差异,并研究了各区域对全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差异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在以GDP为权重时,泰尔指数与差异贡献率中,东西部地区最大,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最小;在以人口为权重时,泰尔指数与差异贡献率中,仍然是东西部地区占比最大,但东北地区差异占比位列第三,中部地区占比最小。无论以哪种权重计算,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区域差异都在逐年缩小,差异主要存在于区域间,并且以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差异最为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下降,东北地区的差异占比不断上升。论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特征,进一步分析造成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基于区域差异的社会保障政策优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区域间社会保障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及人口两大因素,这种社会保障支出差异主要存在与区域间,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各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更加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各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论文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就该研究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整人口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促使各区域保障项目与保障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完善财税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社会保障应急服务体系,使公共保障资源与人口分布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