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与《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二书中记载了诸多儒家先贤的事迹,是研究早期儒学的重要文献。但自魏王肃注本《家语》流传以来,关于其成书真伪的辩论持续不休,至清代,“《家语》伪书说”基本已盖棺定论,这就使得对孔子及孔门弟子的研究多以《史记》为主要参考文献,而忽视了《家语》的价值。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几批新兴简帛文献的出土,为《家语》研究带来转机,使《家语》得以成功翻案,于是今人开始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其与《史记》的成书关系也被开始重新估量。从“三家注”入手,可见《史记》与《家语》相关史实记载较多,将二书对较,能够看出《家语》的资料更为原始、古朴,更为贴合早期不加修饰的书稿面貌,能够进一步否定“《家语》伪书说”,并可证其成书应在西汉早期,《史记》之前。且《家语》相较于《论语》、《礼记》、《说苑》等儒家文献而言,其言语风格、细节记载与《史记》更为贴近。《史记》许多言语记载不见于今传《论语》、《礼记》等文献,但可从今本《家语》中窥见线索,可见太史公撰写《史记》时应是参考了《家语》一书。本文题为《<史记>与<孔子家语>异文考校——以“三家注”为中心》,对《史记》“三家注”涉及《家语》的条目进行辑录考校,比较《史记》与《家语》的文字异同,并结合诸家之说进行综合考证。“三家注”参考《家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转述《家语》内容,另外一种是引用王肃《家语》注。两种形式涉及到的《史记》与《家语》原文均在文章校考之列,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综述《史记》与《家语》异文研究的概况,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第二、第三、第四部分。主要内容为综合《史记》诸版本与《家语》诸版本对二书进行详细对校,说明文字异同,并综合诸家之说进行综合考校。其中第二部分题为《史记·孔子世家》篇与《孔子家语》异文考,对《孔子世家》篇与《家语》的异文进行考校;第三部分题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篇》与《孔子家语》异文考,对《仲尼弟子列传》篇与《家语》的异文进行考校;第四部分题为《史记》其他篇目与《孔子家语》异文考,对除《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篇之外,《史记》的其他篇目与《家语》的异文进行考校;第五部分为《史记》“三家注”所及《家语》文不见于今本《家语》条目考,对《史记》“三家注”所提及而不见于今本《家语》的内容进行考校。结语部分对异文考校的情况及结论进行总说。从比较《史记》及《家语》异文出发,探究两种文献流传过程中的特点及二者关系。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家语》具有极高的校勘价值,是研究早期儒学的重要资料。对比研究二书异文可以进一步校证《史记》内容,也能进一步还原今本《家语》的古貌,促进儒家先贤与儒学文化的研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