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质押率测算对证券公司(资金融出方、质权人)权衡股票质押业务中的风险和收益至关重要。若质押率过高,虽可提高对投资者(资金融入方、质押人)的吸引力,从而助力质权人业务规模扩张,但这增加了质权人的风险头寸,质权人融出的资金也往往会超出合理范围,使风险收益难以匹配;若质押率过低,虽然保证了质押贷款的安全性,但这会削弱质权人的市场吸引力,压缩业务规模,也会使其收益随风险变小而收窄,难以获得合理收入,不利于股票质押业务发展。目前理论和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股票质押率测算方法是VaR(Value at Risk,在险值)模型,即现有研究和实务操作往往只是简单地基于波动率来计算股票质押率。虽然这种基于波动率预测的股票质押率测算方法易于操作,但事实上远未能考虑质押人违约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如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等。此外,现有研究也忽视了组合分散化效应对质押率的影响,对于质权人而言,即使质押人以单一股票进行质押,质权人的整体质押业务风险也不应是各质押人所含风险的加权平均。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依次从三方面对股票质押率测算进行研究:(1)改进当前仅考虑波动率的质押率测算方法,充分考虑股票质押业务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不同风险偏好质权人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差异性,构建有针对性的股票质押率测算模型。(2)在流动性风险基础上,再考虑杠杆风险,进一步改进股票质押率测算方法;同时,对杠杆风险继续做深入剖析后,把股票质押率测算模型拓展应用至融资折算率测算问题。(3)将视角拓展至质押人组合情形,给出业务创新建议的同时,借鉴组合投资理论,从质权人角度构建考虑组合分散化效应以及质押人风险贡献的股票质押率测算模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考虑流动性风险的质押率测算中,本文研究表明:若只考虑波动性风险,会明显存在股票质押率估值偏高问题;若兼顾流动性风险,但质权人仅采取被动变现策略,股票质押率设置最低;若质权人采取主动变现策略来应对流动性风险,那么质权人风险偏好与股票质押率正相关,即上凸二次函数策略对应的股票质押率最高,线性策略次之,下凸二次函数策略对应的股票质押率最低。第二,在进一步考虑杠杆风险的质押率测算中,本文研究表明:杠杆风险显著影响股票质押率;与仅基于波动率预测的传统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考虑杠杆风险的质押率测算模型所计算的股票质押率要显著低于前者。此外,在将杠杆风险应用于股票质押业务特例——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折算率测算时,结论同样表明,杠杆风险对折算率测算的影响最显著。第三,在基于质押人组合视角的质押率测算中,无论是基于Copula-GARCH的组合VaR分解方法测算质押人的风险贡献,还是结合ES测度和欧拉定理测算质押人的风险贡献,比较分析结果均表明,若不考虑组合分散化效应、风险贡献,将导致质押率被高估。本文的主要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1)充分刻画了股票质押业务的流动性风险,并反映于股票质押率测算。具体地,刻画了股票质押业务中质权人变现行为所产生的市场冲击效应,并将其确立为影响股票质押率的关键因素;继而分析了质权人应对流动性风险时,不同变现策略对质押标的价格变化率的影响,基于此构建一系列兼顾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股票质押率模型,有助于风险偏好各异的质权人合理设定质押率。(2)在流动性风险基础上,又创新性地考虑了杠杆投资行为对股票质押率的影响,进一步改进测算方法。通过考虑杠杆和交叉持股的事实,在面对质押人违约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时,本文分析了杠杆投资者组合再平衡行为对质押标的价格的正反馈效应,构建兼顾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杠杆风险的股票质押率测算模型,有助于质权人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更合理、灵活地设定质押率。(3)将单一标的质押问题扩展至质押人组合视角,并构建测算模型,更切实际。测算方法充分考虑了组合风险分散效应,根据质押人的风险贡献进行质押率测算,有助于提高实际质押业务的整体风险--收益平衡性。本文详细分析了股票质押业务中的风险来源、系统地研究了股票质押率测算,不仅丰富了股票质押率的理论测算研究,而且更贴近实际金融市场,对股票质押业务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