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斗士于一体,是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文化奇迹,他的《庄子》研究在“五四”以后的《庄子》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地位。本文在结合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探究闻一多对《庄子》的批评,以期从闻一多的批评实践中挖掘出更多的学术价值。本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系统梳理学界对于闻一多《庄子》研究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正文部分分为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斗士于一体,是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文化奇迹,他的《庄子》研究在“五四”以后的《庄子》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地位。本文在结合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探究闻一多对《庄子》的批评,以期从闻一多的批评实践中挖掘出更多的学术价值。本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系统梳理学界对于闻一多《庄子》研究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分别从闻一多对《庄子》的印象式批评、闻一多对《庄子》的考据式批评、闻一多对《庄子》的文化阐释批评、闻一多对《庄子》批评的“破”与“立”四个方面探究闻一多对《庄子》的批评研究。第一章立足于闻一多对西方印象主义的借鉴与对中国古典印象式批评的继承,探讨了闻一多对《庄子》印象式批评的审美特征,展现了作为新月派诗人的闻一多在文学批评上的诗性审美意味。在对《庄子》的印象式批评中,闻一多以诗人敏感独到的艺术触觉、直觉体悟式的批评思维去贴近《庄子》本身,用自己的灵魂去接触庄子的灵魂,在“灵魂的探险”中探幽发微,阐发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第二章探讨了闻一多对《庄子》的考据式批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闻一多艺术救国的理想破灭,感到痛苦与迷茫,因此他决心“向内走”,做一名学者,投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中。闻一多受到清代乾嘉朴学与民国考据学风的影响,在开展《庄子》批评时,吸纳了朴学的方法与精神,选择了审慎谨严的考据式批评方法,从基础的训诂考据入手,对《庄子》进行“窄而深”的研究。闻一多虽运用朴学方法对《庄子》进行考据,但他却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在现代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在考据中将《庄子》与成书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把字义的解释置之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之中,并在文字训诂的基础上,从神话、民俗、现代语言学等学科中寻求例证,充分融汇诸学科于一炉,使闻一多对《庄子》的考据式批评具有了现代学术性质。第三章探讨了闻一多对《庄子》的文化阐释批评。在对《庄子》的批评中,闻一多大量地使用了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和方法,对《庄子》进行整体的文化观照。这种宏观的文化观照主要体现在闻一多的原始宗教视域与儒道文化视域之上。闻一多从这两大视域出发,一方面以人类文化作为文学阐释的整体背景,将《庄子》置于人类文化综合关系网络中,考察《庄子》的历史语境,还原庄子生活时代的真实面貌,从而获得充分而可信的材料。另一方面,闻一多又立足于《庄子》本身,从对《庄子》的文本阐释中达到对于《庄子》背后潜藏的文化整体的逆向观照,进而完成对《庄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刻透视。第四章探讨了闻一多对《庄子》批评的“破”与“立”,闻一多对《庄子》的批评总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次破而后立,破的是封建社会对“人”的价值的忽视,对“人”的自由与独立精神的禁锢,立的是对庄子人性价值的重估,对庄子自由精神与独立个性的张扬。第二次立而再破,破的是自己早期对纯形艺术的追求,代之以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人民立场。闻一多对《庄子》的批评在“破”中得到发展,在“立”中实现改变,在这两次的“破”与“立”中不断升华,最终为后世的《庄子》批评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亲社会冒险行为是以他人为导向的,为了使他人收益而不顾及自身利益的行为,且该行为的产生会伴有对行为者身体上、情感上的未知风险,如舍己为人、无偿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亲子关系是指有血缘关系且共同生活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双向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在青少年个体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身心健康、社会行为等方面。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亲子关系,感觉寻求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三者的特征、现状及其之间存在
个人成长主动性是指个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持有一种有目的、积极主动的态度,经常表现为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倾向;学习倦怠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待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持消极和厌倦的态度,对必须完成的学习活动表现为一种身心疲倦的状态。本研究在对二者关系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来探究其对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作用。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山西省怀仁市共三所高中发放《个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无法离开社会而单独生活,即人际交往是个体成长的关键组成部分。高中生主要生活场所在学校,同伴关系就成了其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高中生同伴关系主要指同龄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关系,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受诸多因素制约,包括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自我评价、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应对及处理方式等。因此,本文从家庭视角出发,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概念、应对方式
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中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土著居民,其参与的信息社会活动愈加繁杂。这就需要高中生具备越来越高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以维护信息社会的清明和各人的信息安全。在阅读大量文献后笔者发现,近年来情境教学在各个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纷至沓来,成果不菲。本研究尝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去加强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探究如何设计和实施基于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情境教学,以培养并提
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时空下,“船山先生”王夫之首提“现量说”诗学观,究其诗学内涵,以现在义、现成义和显现真实义而别树一帜,是船山诗论中最富创见的命题。综观“现量”理论的研究历程,学界普遍围绕“现成义”展开讨论,认为“现量说”是以审美直觉为核心特征的创作机制,但是从总体性视角分析“现量”美学特征的论述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在结合前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量说”诗学理论作深入阐释和挖掘。本文分为绪论和正
根据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观点,英语现在进行体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构式,英语进行体作为“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历来都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大部分研究局限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鲜有学者从认知识解的角度分析英语进行体对情状体的压制现象。为了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运用识解理论和概念转喻,研究英语进行体构式对情状体的四种动词类型的压制机制以及识解和转喻机制。识解是指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
隐性自恋指个体对自身的夸大性感觉,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待遇,但又表现出特别敏感脆弱的人格特质。攻击行为即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且他人会极力避免受到这种伤害。本研究主要探析高中生隐性自恋、自我宽恕、情绪调节策略与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减少高中生攻击行为提供建议。本研究以黑龙江哈尔滨市与河北省保定市三所高中78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隐性自恋人格问卷》、《Heartland宽恕
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逐渐引发关注,公务员所感知的角色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对于公务员的角色要求不局限于完成相关的行政事务,更在道德水平等其他方面提出了超出过去水平的要求。因此,公务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自身工作角色认知不清晰、职业与非职业角色冲突以及工作内容与非工作内容超负荷等角色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较为琐碎,政府对公职人员规定严格,加之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形势推动下
徐中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践行者之一,其自身具有卓越的科研成果以及超前性的理论思维,他的文艺理论对建构我国自身文艺理论体系以及对我国的文艺学学科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徐中玉先生作为一名“心怀祖国与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他的文艺理论始终围绕着国家、民族与人民,其作品充满了极大的人文关怀,用极具朴实亲切的语言表现社会现实以及个人的见解。在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徐中玉结合当时
写作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都存在不少偏误现象。图式是通过学习和经验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是在认知结构迁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学习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基于图式理论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偏误,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教与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