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可引起ZIKV病。人感染ZIKV后严重可导致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孕妇感染病毒后可能引起新生儿小头畸形。2016年ZIKV病在全球的大流行导致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ZIKV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目前对ZIKV病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媒介蚊虫的预防控制是防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最有效手段。探究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ZIKV的易感性和作用机制,对于媒介蚊虫及其传染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目的:研究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ZIKV PRVABC59株和FSS13025株的易感性;探讨蚊虫与病毒间相互作用机制。方法:空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感染蚊虫各组织的荧光;用PRVABC59(PR)株、FSS13025(FS)株病毒感染白纹伊蚊(实验室品系、野外品系)和埃及伊蚊,在感染后第4、7、10、14天解剖蚊虫的中肠、头部、卵巢以及唾液腺,RT-PCR和qRT-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病毒的拷贝数。提取病毒感染蚊虫各组织RNA,进行小RNA组以及转录组测序。运用RNAi技术将白纹伊蚊感染ZIKV后差显的候选基因敲低,用PR株病毒感染敲低后的白纹伊蚊,于感染后第4、10天解剖蚊虫组织,检测病毒感染率和病毒的拷贝数。结果:ZIKV感染媒介伊蚊后可以在中肠、卵巢和唾液腺中观察到ZIKV NS1蛋白抗体的绿色荧光。PR株病毒感染白纹伊蚊后第4天在卵巢中检测到病毒,FS株病毒需要7天,PR株病毒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后的感染率、播散率、传播率、卵巢感染率和病毒量均高于FS株病毒。白纹伊蚊感染PR株病毒后中肠病毒量高于埃及伊蚊;埃及伊蚊的播散率、传播率和卵巢感染率在感染后第10天高于白纹伊蚊;白纹伊蚊的卵巢和唾液腺病毒量低于埃及伊蚊。PR株、FS株病毒感染后均产生以21nt vsiRNA为主的病毒小RNA,PR株病毒感染白纹伊蚊后产生26054个vsiRNA,FS株病毒产生8818个vsiRNA。与PR株相比,FS株病毒感染后与抗病毒免疫相关的545个基因中有502个上调。根据转录组数据挑选出三个差显基因,敲低AALF020660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cyp450)降低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敲低AALF006708基因(PIWI蛋白相关基因)增加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而敲低AALF009469基因(cyp450)对蚊虫抵抗病毒的能力作用较弱。结论:PR株ZIKV对媒介伊蚊的易感性高于FS株;埃及伊蚊对ZIKV的易感性高于白纹伊蚊。RNAi机制和传统的免疫机制在蚊虫抗病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蚊虫体内的cyp450和PIWI相关基因可以与病毒相互作用,改变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