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即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到2011年8月期间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双重超声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US)声像图特征,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比较上述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胃窗超声造影(Oral contrast-enhanced ulcrasonography,OCEUS)检查:取半卧位、仰卧位多个体位分别观察贲门、胃底、体、窦、幽门等部位,观察病变部位胃壁层次结构、粘膜回声情况、胃蠕动排空功能,胃壁厚度及柔软度,胃周及腹腔腹膜后有无肿大淋巴结,观察肿块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静脉注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观察造影后肿块边界、灌注增强模式,并选定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使用QLAB及CPS分析软件绘制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并记录相关参数,与正常胃壁组织(距肿块边缘3-5cm)TIC曲线的参数包括始增时间、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胃窗超声造影及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胃癌的准确率。  结果:1.43例胃癌,发生于胃窦部24例(55.81%),胃贲门及胃底部9例(20.93%),胃体部7例(16.28%),皮革胃2例(4.65%),漏诊1例(2.33%)。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为79.50%,双重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3.80%。  2.胃窗超声造影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33例,双重超声造影显示为38例;胃窗超声造影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胃癌仅2例血流信号丰富,双重超声造影则显示43例胃癌均为富血供肿块。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43例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实质期低增强,41例快速消退,2例缓慢消退;曲线形态:41例(95.35%)表现为快进快退型,2例(4.65%)表现为快进慢退型。  3.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开始增强时间11.39±2.23s,上升时间12.61±4.38s,达峰时间23.97±6.71 S,峰值强度为46.87±12.13%;正常胃组织开始增强时间15.13±2.29s,上升时间17.85±2.01s,达峰时间为22.49±6.38s,峰值强度44.35±9.23%,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间TIC曲线始增时间、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始增时间<13.8s、上升时间<18.15s、达峰时间<29.3s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峰值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双重超声造影既可以清晰显示胃癌的边缘浸润情况及胃周组织侵犯状况,又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胃癌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胃癌的诊断能力。  2.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定量参数的始增时间<13.80s、上升时间<18.15s、达峰时间<29.30s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使用造影分析软件对胃癌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阴道壁组织甲状腺激素受体含量的变化及葛根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支持组织中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绝经后罹患子宫脱垂妇女24例,其
目的:通过检测体重指数相匹配的不同严重程度OSAHS受试者血浆骨桥蛋白、IL-6的水平,探讨骨桥蛋白、IL-6与OSAHS之间的关系及其和OSAHS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变化,探讨偏头痛是否伴有神经元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XCR5+PD1+/CD4+T淋巴细胞(即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百分比及与健康对照相比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自身抗体
目的:  研究ATOH7和RFTN1基因的序列变异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中的作用,以及该基因与视盘的垂直杯盘比(VerticalCup-to-DiscRatio,VCDR)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