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黄芪穴位注射对p38 MAPK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穴位注射对哮喘的治疗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黄芪穴位注射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哮喘大鼠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盐水穴位注射组(C组)、SB203580干预组(D组)、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E组)及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组(F组),每组8只。经卵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AL(OH)3混合液腹腔注射致敏和激发(1%OVA溶液雾化30min)建立哮喘模型。各组大鼠末次激发24小时后(实验第29天)处死,取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双肺组织。左肺组织经固定后作石蜡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软件处理分析磷酸化p38 MAPK核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右肺组织提取蛋白,经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a)浓度。结果1.大鼠异常行为情况:哮喘组(B组)大鼠经激发后逐渐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烦躁不安、频繁挠鼻、腹肌痉挛、毛色光泽减退等哮喘典型症状和体征,正常组(A组)大鼠活动正常,无上述异常表现,盐水穴位注射组(C组)大鼠与B组比较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体征相似,SB203580干预组(D组)、黄芪穴位注射组(E组)、黄芪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组(F组)大鼠与B组比较症状和体征减轻,其中D组减轻最明显。2.肺组织HE染色观察:B组和C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支气管管腔狭窄,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平滑肌束增生肥大,支气管管壁、管腔及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组织学改变,A组大鼠肺组织无上述改变,D组、E组、F组与B组相比不同程度减轻,以D组减轻最为明显,E组和F组减轻程度相当。3.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MAPK结果:B组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最高,A组表达水平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组与C组比较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E组与D组比较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E组与F组比较表达水平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ELISA检测血清和BALF IL-4、IFN-γ、TNF-a水平:A组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最高,IL-4、TNF-a水平最低,B组血清和BALF中IL-4、TNF-a水平最高,IFN-γ水平最低,差异显著(p<0.05);E组与C组比较:血清和BALF中IL-4、TNF-α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E组与D组比较:血清和BALF中IL-4、TNF-α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E组与F组比较:血清和BALF中IL-4、TNF-α、IFN-γ水平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P38 MAPK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对哮喘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IL-4、TNF-a、IFN-γ均有调节作用。2.黄芪穴位注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大鼠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因子TNF-a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的平衡失调,改善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3.黄芪穴位注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哮喘大鼠未显示出协同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