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纯镁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显微镜、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热压、动态塑性变形和退火试样的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0°试样利用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塑性变形进行对比。对热压退火试样的研究发现:纯镁在300℃热压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从134um下降到110um。在热压过程中主要产生了两种孪晶:{1012}拉伸孪晶和{1011}-{1012}二次孪晶。{1012}拉伸孪晶是在热压卸载中产生的。由于初始板材具有强烈的基面织构,热压的方向是沿着大多数晶粒的C轴,热压过后板材仍然具有基面织构,但是织构的强度明显地减弱,这是由于热压温度高,非基面滑移和孪生开动的结果。200℃、0.5h退火晶粒的尺寸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基面织构强度增强,压缩孪晶在退火过程中消失,有少量的拉伸孪晶在退火中保留了下来。对0°试样的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塑性变形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变形量下,低应变速率变形试样中的压缩孪晶的含量要少于动态塑性变形试样,说明提高应变速率有助于压缩孪晶的产生,准静态压缩的晶粒内部局部取向差要高于动态塑性变形试样,这说明应变速率提高会阻碍位错的滑移。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基面织构强度减弱。在相同的变形量下,降低应变速率也会消弱基面织构的强度。对于90°试样的动态塑性变形试样研究发现:在小应变量变形时(变形量为2%时)试样中出现了大量的{1012}拉伸孪晶,在同一个晶粒中的这些拉伸孪晶的取向不一,随着应变量的增大,这些拉伸孪晶长大,交叉。当变形量为8%时,拉伸孪晶几乎吞并了基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基体织构逐渐转变成孪晶织构。对于0°DPD试样在240℃不同时间的退火试验研究发现:5%和8%的试样在0-15min的退火以再结晶形核为主,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以长大机制为主。再结晶的形核位置主要在晶界、孪晶界和压缩孪晶的内部,形核的机制是晶界弓出。退火没有改变试样的织构类型,但是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有些晶粒的C轴逐渐发生旋转,偏离动态塑性变形的加载方向,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偏移的角度和晶粒的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