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栖菜在我国是一种食药两用型海藻,鉴于其具有降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和消炎的生理活性,研究人员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日渐广泛。然而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等大分子方面,其小分子对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羊栖菜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活性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羊栖菜乙酸乙酯部位的活性成分并进行活性评价;2、结合微生物发酵技术,探究羊栖菜发酵前后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对其中变化的组分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和活性评价。1、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建立从羊栖菜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法,并评价其生物活性。在研究中,羊栖菜乙酸乙酯部位显示IC50=60.59±0.42μg/mL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正己烷-甲醇-水(5:4:1,v/v)溶剂体系,从200 mg羊栖菜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9.7 mg纯度为95.3%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实验验证其IC50=239.59±0.72μM(66.61±0.20μg/mL),除此之外,它对PTP1B 的抑制活性结果为 IC50=14.05±0.06 μM(3.91±0.02 μg/mL),通过与 PTP1B 蛋白的分子对接模拟,发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通过与Gln266形成氢键稳定在PTP1B的活性位点中,并且Ala217、Ile219和Gly220等非极性疏水氨基酸形成的疏水口袋也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稳定结合提供了有效场所。2、筛选羊栖菜发酵菌株并优化发酵条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羊栖菜发酵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的活性成分及活性验证。以活性为导向筛选得到羊栖菜发酵菌株为米曲霉FFCC39,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响应值对发酵条件优化,做出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结果分析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基pH值4.7,培养基碳氮比为4.8。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5,v/v),从发酵液的200 mg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2 mg纯度为94.6%的组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其IC50=48.06±0.04 μg/mL,同时,对PTP1B的抑制活性结果为IC50=10.54±0.07 μg/mL,说明其具有潜在的降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