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5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公费师范生不当老师应记入诚信档案”,这一提议引发社会热议,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一时之间成为热点,公费师范生违约行为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教师的数量与质量,2007年,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回归,迄今为止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但自第一届毕业生就业之时起,就一直存在着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违约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并没有消失且有恶化的趋势。2018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联合,面向全国2010名群众进行调查,在公费师范生违约原因这一方面,约57.6%的人认为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约52.6%的人认为是服务年限过长,约51.5%的人认为是报考之时对于政策了解不足,另有41.6%的人认为是学校的薪资待遇影响了他们的选择,还有23.8%的人认为违约原因是发展前途受到限制。上述理由覆盖面比较广,但是这些受访者中约有77.7%是家长,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真实性有待考证。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公费师范毕业生选择违约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他们真实的心理历程是怎么样的?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留住”公费师范生?这是本研究企图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以访谈为主,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从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即规范型心理契约、人际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出发选取四位工作后选择违约的公费师范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验证了在公费师范生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心理契约的破裂对公费师范生的违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一假设,并分别从心理契约的三个不同层面提出建议。首先应该加大经济投入,满足规范型心理契约,主要包括增加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水平两个方面。其次应该加强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同,满足人际型心理契约,主要包括积极宣传、加强社会尊重;增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心理契约的双向性以及避免过于功利性、增强职业认同三个方面。最后要积极调整政策,加强教育引导,满足发展型心理契约,主要包括提高诚信意识、培养契约精神;适时调整、加强监督、增强政策柔性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