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探讨了60CO-Y辐射对菊花不同外植体的诱变作用,试验使用了3个菊花品种,即‘优香’,‘深志’和‘神马’。研究结果如下。用白色花‘优香’的花瓣愈伤诱导突变。以0,10,15和20 Gy四种不同的γ辐射剂量处理花瓣外植体诱导生成的愈伤,辐射处理愈伤后产生的新植株在温室培养70天后,发现了叶片数量,叶子长度和宽度,花朵数量,花朵直径,叶柄直径和叶柄长度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的突变体。其中,有3个花色和花型的突变体在15 Gyγ射线剂量处理产生的,第一种类型(M.1)的突变体有管状花瓣。第二种类型(M.2)和第三种类型(M.3)都是黄色花瓣,但一种是匙状或舌状花,与对照相似,而另一种是平瓣花。半定量RT-PCR表明,除了突变体缺乏脱环氧化酶(VDE)和番茄红素ε环化酶(LCYE)卜,大部分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在对照和突变体M.2和M.3的花瓣中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相比,VDE在M.3中表达量升高,LCYE在M.2和M.3中的表达量均有所上升。另外,VDE在对照和M.2中的表达模式相似。用黄色花‘深志’的花瓣愈伤诱导突变。以0,10,15和20 Gy四种不同的Y辐射剂量处理从花瓣诱导生成的愈伤,辐射处理后从再生了新植株。将再生新植株在温室中培养70天后,发现了植株高度,叶子数量,侧枝数,叶片宽度,花朵直径,花瓣长度及宽度,叶柄直径及叶柄长度与对照有差异的突变体。辐射剂量在10 Gy-20 Gy范围内,花瓣形状的突变频率随剂量而增加。研究得到四种花型突变体,第一种突变体(M.1)为管状花,仅在10 Gy剂量处理中发现了3株;第二种突变体(M2)为管状花,第三种(M3)突变体为平瓣花,出现在15 Gy剂量处理组;第四种(M.4)为平瓣花,在20 Gy剂量处理中发现2株。用白花‘神马’的叶片愈伤诱导突变。辐射剂量为0,10,15和20 Gy,辐射强度为1,1.5和2.0 Gy/mm的处理组合中均得到了愈伤。但只有辐射剂量为20Gy、辐射强度为2.0Gy/min的处理组合中产生的突变株,其叶片宽度和花朵直径与对照有差异。综上所述,从‘优香’和‘深志’的花瓣愈伤辐射诱导获得突变体,经过无性繁殖后突变体表型得到保持。10 Gy到20 Gy的γ辐射剂量处理可用于菊花花色和花型突变体诱导,高剂量率(2.0Gy/min)的γ辐射可在菊花辐射诱变育种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