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风景特征及寺庙园林理法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道名山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记录了佛教、道教兴衰发展的轨迹。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是其中的佼佼者,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管理、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呈现出“形”的破碎与“神”的缺失,“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氛围逐渐淡薄。在这一背景下,遵循历史演进的脚步在宗教文化、地域文化、风景文化、建筑文化的基础上研究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风景特征以及五台山的寺庙园林理法对于保护风景名胜区景观风貌、促进风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五台山佛教的缘起和演进入手,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科学、从宗教理学到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五台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研究。构建了“国土范围——境域范围——风景名胜区——聚落系统——寺院”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框架来研究不同尺度下五台山的风景特征。在国土范围、境域范围等宏观层面着重分析五台山发展成佛教名山的客观背景,以中国传统宇宙观和佛教世界观为切入点,挖掘五台山宏观地理区位特征和山岳格局的风景特征,找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空间格局以及佛教世界理想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在风景名胜区、聚落系统、寺院等微观层面着重分析在宗教文化影响下风景特征、寺院选址和寺庙园林理法。最后基于物质实体挖掘了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的内涵和外延,完善了对五台山“形”与“神”的系统认知。通过以上研究,本文研究结论可概括如下:第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征包括四点,分别为“圣几何式”的空间定位、“人间须弥式”的圣山格局、“村寺共生”的聚落系统、“形神兼具”的自然形胜;第二,五台山寺庙园林理法方面可总结为“境意相生”的的寺院选址、“因形就势”寺院布局、“礼制有序”的寺院形象、“脱凡入圣”的引导空间、“顺理成章”的寺院群体五个层面。本文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并在研究技术上借助Arc GIS、Google earth、IBM SPSS Statistics19等软件进行相关内容的定量化分析,实现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其他文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个体来说,家庭更是关系着个人身心的成长和发展,是个人心灵和情感寄托的港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日益大增的生活压力和现实问题的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复杂性远远高于原核生物,其复杂性难以用基因组的大小、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数量等来评估,但是,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可以编码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数量可能是一个
在“十三五规划”中,转型升级成为热门话题。基于此,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阐述了商贸流通业集聚通过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供应链网络竞争,进行供应链网络的重构的过程,
近十几年来,大量的造型美观而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不断涌现,如飞机场、火车站、体育馆和美术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此类大跨柔性的复杂空间结构体系的竖向自振频率往往较低,使用
真空管式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综述现有的各类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差异,从而确立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优势。同时,对目前制约热管太
<正>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教学,强化教学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除正规课程外还有潜在课程。潜在课程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塑像等。校园文化的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教风与学风[1]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分裂的本质使我国工程项目的决策过程面临串行化、极度不协调和高度变化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型工程项目现行的决策流程中的不足,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信息服务是数字档案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和方向,本文从理念、用户、资源、服务方式等维度提出对策,以资为大数据时代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切除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7年3月至10月35
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国策,西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成为关键,新世纪建筑高能耗带来的问题不可小视。我国具有广阔的土地,传统民居类型数不胜数,而环保、低能耗是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它既减少了城市高能耗建筑对资源带来的压力,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但围护结构及室内热舒适性较差也是目前下沉式窑洞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材料与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