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车间物流多机器人调度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智能运输机器人是当前国内外柔性制造车间物流运输的研究热点。由于单机器人能力存在难以突破的壁垒,多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任务分配与调度技术是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提高多机器人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快速性以及准确性是其中的重要问题。智能移动机器人依靠自身携带的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导航和自动避障,利用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与调度技术,多机器人通过通信获取中央控制器的任务分解和任务分配信息,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并生成可供执行的动作序列,整个机器人群体能够协作应对和高效完成柔性运输任务。本文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简称ROS),面向柔性制造车间开展多机器人的物流任务分配与调度技术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柔性制造车间物流运输条件下多机器人体系结构和通信机制、多机器人的运输任务分配方法、多机器人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多机器人协作运行的可靠性、高效性和准确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策划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工作如下:(1)确定柔性制造车间物流运输条件下多机器人的结构体系和通信机制。采用单机器人分层递进的四层结构及多机器人的混合式结构,建立基于无线局域网的C/S模型和P2P模型混合的多机器人通信系统;经对此通信系统仿真,分别以机器人数量和负载大小为自变量,分析MAC层的基本访问机制和RTS/CTS访问机制的时延特性,优选出不同条件下通信系统时延最小的访问机制,从而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通信时效性。(2)研究柔性制造车间物流运输条件下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与调度方法。面向柔性制造车间的多工位、多工件、多工序和多机器人的条件,构建数学模型,采用克隆选择算法进行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与调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稳定可行,其优化能力和计算性能均优于遗传算法,能够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效率及稳定性。(3)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基于ROS系统建立多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和车间环境的物理模型,并建立二维栅格地图;为了减少路径规划中搜索节点的数量并且快速规划最优路径,提出一种复合对角距离改进A*算法。通过实验比较该算法和传统算法的多机器人总代价和系统持续时间的大小,表明该方法能缩短多机器人导航路径、减少多机器人运行代价和缩短完成物流运输的时间。(4)策划并开展了多机器人仿真和在柔性制造车间实际环境中的调度实验。先基于Gazebo进行多机器人系统仿真,提出一种多干道的调度方法以减少会车现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然后策划并实施在实际场景根据物流调度需求的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与调度实验,进行多机器人的定点调度时间测量、定点准停精度测量以及会车情况分析,验证了该调度方法和调度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开展,绝大部分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然而,部分水体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偏低、氮硫等污染物浓度较高,导致水体存在返黑返臭风险。因此,我国未来黑臭水体治理的重心将转变成对修复后黑臭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强化河道生态的原位自净功能。由于种植沉水植物能够有效改善水体DO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从而加强系统对外源污染的耐负荷能力,因
随着LED生产和封装技术的不断提高,LED光源被广泛的用于各种照明领域,尤其是汽车照明领域。不同于传统照明光源,使用LED进行照明需要进行二次光学设计以满足照明要求。现有的汽车前照灯光学系统包括远近光分离式光学系统和远近光一体化光学系统,其存在体积大、不利于自适应转向系统的设计、远光低照度等问题。因此,研究更紧凑、高照度的一体化LED汽车前照灯光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非成像光学设计和自由曲
随着桥梁信息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IM技术的应用与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的建设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BIM技术在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系统地开展了关于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的族库建立、参数化上下部结构BIM模型建立以及标准化设计方面的研究:1)针对桥梁BIM模型参数设置方法不完善、参数缺乏层次划分的问题,提出了桥梁BIM模型参数设置的标准化方法与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高介电常数材料由于电子工业和电气工业的发展而有了新的需求,然而当纳米颗粒的含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材料的力学性能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当纳米颗粒由于高表面能而发生聚集时力学性能会变得更差,介电性能也会变差,因此同时提高材料的介电常数与力学性能也是一个难点。鉴于此本文把可聚合基团(碳碳双键)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接枝到了磷钨酸分子簇上,制备得到
表面防护处理是提高铝合金耐蚀性能的重要手段,而稀土转化工艺是最有希望代替铬酸盐转化的工艺之一。本文针对酸性稀土转化液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溶液稳定性较好的铝合金碱性铈基转化工艺,对转化膜的耐蚀性能、表面形貌及组织成分进行了表征,并对转化膜在碱性条件下的成膜机理进行探讨。经过碱性铈盐转化处理得到的Ce膜为无色,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为铝合金基体的2/5。以碱性铈盐转化工艺为基础,确定了由Ce(NO3
光电功能聚合物作为电极材料在电致变色(EC)和超级电容(SC)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给体-受体(donor-acceptor,D-A)型聚合物主链中的D单元和A单元共轭连接,其氧化还原性质难以精确预测。比起D-A聚合物,给体-节点-受体(donor-node-acceptor,D-n-A)型聚合物中的D单元和A单元的共轭被节点打断,其电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分别局域到D单元和A单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从作物中提取淀粉发酵成乳酸后,再由乳酸聚合得来。PLA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可加工性,是部分石油基聚合物的理想替代物。但PLA韧性差、结晶速率慢,制约了PLA在发泡、吹塑等加工手段中的应用。针对PLA结晶速率慢的问题,本论文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反应挤出的加工方式制备了PL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聚丙烯(PP)共混物,将PP作为异相成核
码垛机器人是应用于企业生产车间的一种自动化装置,它能够根据预先设计的程序,将货物按序码垛至指定的区域,为入库做准备。码垛机器人可应用于建材、化工、食品、包装、物流等诸多行业,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有毒以及具有放射性污染物等场所应用更为广泛。本文根据某企业项目需求,研究开发了一种具备远程监控功能的码垛机器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码垛机器人的设计要求,进行码垛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机
金属卤化钙钛矿因其出色的光电特性(例如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等)而被认为是未来应用于照明领域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发展迅速,其中具有绿光和红光发射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外量子效率已超过20%。但是,蓝光(尤其是深蓝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外量子效率以及稳定性仍远落后于红光与绿光钙钛矿,这严重限制了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在高性能广色域显示领域以及白光照明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发高性
并联机器人因具有刚度大、惯量低、负载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产装配、物料搬运、精密定位等领域。其中,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因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且易于设计制造与控制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平面并联机器人具有复杂的奇异性,其在奇异位形附近动态性能急剧恶化,且易发生自激振动,严重影响机器人的精度并对其机械结构造成破坏。因此,本文以两种典型的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平面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特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