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论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为研究目标,采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古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程,并揭示基底岩性的分布状况。应用地层层序边界不整合分析法并结合地层残余厚度分析,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的性质;通过构造沉降史分析,认识了不同时期的构造沉降特点;通过对古中央隆起带的剥蚀量研究,认清了不整合面剥蚀范围和厚度;利用平衡剖面原理编制的构造发育史剖面图,再现了古中央隆起带的演化历程;利用高精度的构造成图和构造要素统计,展现了古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在盆地基底演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地球物理特性与地质规律相结合的办法,预测了基底岩性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古中央隆起带是一个持续发育的古隆起,在火石岭组地层沉积时期,开始形成,在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地层沉积时期,由于差异沉降,古隆起进一步发育,在登娄库组地层沉积时期,古隆起活动开始减弱直到至停止,此后盆地进入整体沉降接受沉积的坳陷期。2、古中央隆起带在营城组地层沉积前和登娄库组地层沉积前,有过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经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相结合,估算总剥蚀量可达2200米,其中营城组沉积前为1500米,登娄库组沉积前为700米左右。3、古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在东西向受东边的徐西大断裂和西边的大庆断阶带的阶梯状断层控制,在南北向受三组北西方向转换断层的切割,形成了四个背斜圈闭发育带;北部为升平凸起、卫星凸起和中内泡凸起,中部为昌德凸起,南部为肇州西凸起和源二构造。4、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受基底断裂控制明显的特征。在古中央隆起带上花岗岩大面积分布,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具弱磁异常和重力负异常特征;其次是千枚岩+板岩混合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工区的西北角和肇深7井西侧以及徐西断裂内部;花岗岩+千枚岩混合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头台镇以南地区;其它岩性分布范围很小,如:片岩、石英变质岩等,散落在隆起带上。5、圈闭的主控因素是储层的发育程度。古风化剥蚀作用控制着研究区储集体的分布,亦即控制着天然气聚集。斜坡区是最有利的储集体发育区。构造演化过程表明在火石岭-营城组地层中,有利的圈闭是构造影响下的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二者联合作用组成的复合圈闭。在登娄库组地层中,有利圈闭是砂砾岩发育区的构造圈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