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嫩荚在亚洲经常被用做蔬菜、食品调料和传统中医药材等用途。本文以黄秋葵籽和豆荚为原料,优化了油脂及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了黄秋葵籽油的组成成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黄秋葵籽油,选定时间、液料比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黄秋葵籽油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黄秋葵籽油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44.4min、液料比7.4:1(mL/g)、提取温度65.3℃,该条件下籽油脂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5.72%。索氏提取法提取的黄秋葵籽油主要包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脂肪酸,百分比分别为29.86%、3.73%、24.07%、38.22%和1.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达到63.3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达到25.75%,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到37.46%。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黄秋葵的籽油脂,选定二氧化碳流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黄秋葵籽油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籽油脂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二氧化碳流速为14.9L/h、萃取时间93.9min、萃取压力299bar和萃取温度为40.7℃,该条件下籽油脂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7.16%。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的黄秋葵籽油同样也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8.980%、4.144%、24.383%、38.354%和0.351%。含不饱和脂肪酸达到63.5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达到24.82%,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到38.71%。采用超声波提取黄秋葵的粗多糖,选定时间、水料比、温度和功率作为影响因素,以黄秋葵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13min、液料比41.3:1(mL/g)、提取温度61.5℃、功率为72.3W,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预测值为2.85%,验证值为2.84%。本实验为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黄秋葵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