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背景下:制度性宗教的功能转型与中国民间社会公益事业——以天主教“河北进德公益事业服务中心”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进德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简称“北方进德”)的研究,来探索和解释现代化背景下制度性宗教与现代性文明所展开的对话,分析天主教的社会功能的转变;挖掘天主教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共性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有利基础;探索天主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制度性宗教,在中国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可能的路径,以及具有宗教基础的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公益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为一项人类学的研究,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其他辅助的研究方法,对北方进德这个个案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其运作机制的分析,作者发现非政府组织是制度性宗教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宗教信仰的背景,可以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价值上的判断和精神上的支持,更具人道性、伦理性和普世性的色彩;而以非政府组织的弹性结构为载体,宗教的价值观和信仰可以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并使宗教参与到现代化背景下的公共生活当中去。通过对北方进德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意义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作者发现北方进德目前所开展的社会公益事业,既能够为当前的社会需要做出贡献,又是制度性宗教在现代化背景下转型的一种探索。 因而,本文的结论是:一方面,制度性宗教需要做出调整,在理性化、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并重新建构其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急遽增加,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有效的运作模式,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相互满足的途径。本研究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总结:制度性宗教通过非政府组织这个有效的运作模式来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一方面寻找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来满足社会对公益事业的需求。
其他文献
学位
互联网的发展把主体的自由张扬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其隐匿性、弱监管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之下,青少年网民作为心理、价值观和伦理观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极易忽略自己的
教育公平是公平正义在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体现。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但是,超级中学却给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将探究超级中学对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大量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能力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