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期俄罗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却有着深厚的民族根源和独特的社会历史风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经历了“地下文学”到“合法化”,从境外回归境内,与其他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互相影响和借鉴,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及作品,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马卡宁(В.Маканин,1937—)作为“四十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代表,早已被中国读者熟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马卡宁的创作风格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并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1998年他发表的《地下人,或当代英雄》(Андеуграуд,илиГеройнашеговремени,1998)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这部小说成为了马卡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如果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一种“文学事件”,那么2008年问世的《亚山》(Асан,2008)在俄罗斯学界引起的轰动与前者比较有过之无不及。长久以来,各国学者对马卡宁及其后现代主义创作都有广泛的研究。《亚山》自问世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也并不少,大多是从战争文学的角度出发,也有人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角度出发研究《亚山》的,但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不系统和深入。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从互文性和游戏性两个方面系统地对《亚山》进行解读。《亚山》自2008年发表至今还没有中文译本,本文在对马卡宁及其后现代主义创作论述的同时对小说《亚山》的主要内容做简单陈述。论文通过《亚山》与其它几部同名作品《高加索的俘虏》(Кавказскийпленник)的联系论述《亚山》的互文性,并进一步分析《亚山》对传统高加索主题作品的消解。论文最后通过游戏化的情节设置和语言游戏来解读《亚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