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由于其优异的自分散性和摩擦学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小机械零部件摩擦磨损、延长装备服役寿命。为了拓宽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工业应用,本文针对两种新型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铁锰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Mn-Fe-O/G)和油酸改性碳酸钙/石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石墨烯/纳米颗粒新型复合结构调控原理及润滑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905027);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TKF18A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由于其优异的自分散性和摩擦学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小机械零部件摩擦磨损、延长装备服役寿命。为了拓宽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工业应用,本文针对两种新型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二维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铁锰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Mn-Fe-O/G)和油酸改性碳酸钙/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Ca CO3-OA/G)。对制备得到的两种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多元纳米颗粒(球形和棱柱形)能均匀负载在规整的二维石墨烯片层上,并且在Ca CO3-OA/G上成功枝接了油酸官能团,实现了表面改性。其多元复合的二维结构是发挥其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基础。对比了相同摩擦工况下,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石墨烯、纳米颗粒及二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得出了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具有最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分析了载荷、滑动速度、温度等工况条件下的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规律。发现这两种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在高温重载等极端工况下对基础油润滑减磨性能的提升更加明显,润滑性能和减磨性能可分别达到20%和60%以上。讨论了基础油种类和添加剂含量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添加剂含量(0.5wt.%~1wt.%)可使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发挥出最佳的润滑性能;并且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在极性较高的基础油中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提升效果。研究了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揭示了其形成摩擦吸附膜和滑-滚效应的协同润滑减磨机理。对磨损界面流体膜进行了CFD仿真分析,探究了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对流体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膜内的流速差异促进了添加剂进入摩擦接触区并吸附成膜;添加剂的加入增大了粘度和流体膜厚度,减小了磨损界面的剪切速率,改善了粗糙峰直接接触情况,实现了润滑减磨性能的提升。建立了流体润滑状态下磨损特性模型,分析了不同纳米流体润滑下的摩擦界面摩擦磨损特性。结合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模型可较准确预测磨损量,具备机械零部件磨损失效判断的潜力。研制出的两种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添加剂在重载高温工况下表现出显著的摩擦学性能优势,具有形成高界面吸附性和成膜稳定性的摩擦吸附膜和滑-滚效应相结合的协同润滑减磨作用,为新型多元石墨烯纳米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工业化开发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轴承作为机械中常用关键部件,轴承故障严重掣肘主机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以往研究经验表明,对轴承故障进行诊断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将以深度学习模型为工具研究影响轴承故障诊断的因素,同时对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以两个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VGG-16和Res Net-50为工具,研究了故障位置、类型,轴承负载、转速,信号类型,网络深度,模型输入等对轴承故障诊断
可变刚度材料是一种能感知并识别外部刺激,从而实现自身刚度变换的材料。由可变刚度材料所制作的构件,在温度、电、光等的刺激下,相应的位置发生刚度变化。其在医学、软体机器人、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可变刚度功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大多需要外部做功导致结构复杂庞大,且变化范围小、响应较慢、有较大的机械损耗。低熔点合金(LMPA)由于其低熔点特性,在温度不高于其熔点(30-300°C)时保持较
稀土发光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防伪、发光、显示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选用稀土掺杂荧光材料与聚乳酸(PLA)基体进行熔融加工制备了PLA基荧光复合材料,并对其流变、结晶、机械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此外,选用高韧性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对PLA进行增韧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PLA/PBAT/荧光粉三元复合材料,对其荧光、机械、结晶和热学等性能展开研究;同时进行了荧光复合材料色彩性
核电站在事故或全厂失电时,由于主控室的能动空调系统功能丧失,然而人员、应急设备和照明等持续放热,若室内热量无法及时自主导出,必将导致主控室内温度持续升高,造成主控室内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室内人员的可居留功能得不到保证。为了解决核电站事故或失电情况下的热量排出问题,本文利用重力热管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事故失电条件下核电站主控室非能动通风系统的设计并对其通风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
含能材料是指一种能够自主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高能混合物。挤出成型具有连续化、自动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含能材料的制造加工领域应用广泛。锥形双螺杆加工设备适合加工较高粘度的物料,且易脱去物料中的水分,使加工过程安全可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含能材料的混合加工。以往的挤出成型往往采用“黑箱”操作,或局部开设视窗,无法清晰地观察机筒内物料的连续挤出过程。为此,本课题使用动态可视化的方法采用锥形异向旋
物料定量配重的精度及自动化程度分别决定了最终制品的性能及人员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规划。由于不规则物料的变形无规律可循,难以一次性地准确分割出与配重所需质量对应的物料。目前,不规则物料定量配重的主要方式是人工经验法多次切割和破碎后称重,存在精度低、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等缺陷。本文基于三维扫描进行不规则物料定量配重系统设计,准确、高效地完成不规则物料的定量配重,精度满足±0.3 kg的配
生产生活中会大量使用到危险化学物质,其中气态或气体加压后的液态是较为常见的存在形式。它们一旦发生泄漏,会直接威胁周围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亦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引起社会恐慌等问题。而泄漏的前兆往往是微泄漏或者逸散性泄漏,这些泄漏难以发现且不会造成直接影响,往往会被人忽视。泄漏溯源是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的重要前提,实现快速泄漏溯源,于最短时间内准确定位微泄漏或者逸散性泄漏的泄漏源点是防止泄漏的必要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具有导电范围可控、密度小、易加工等优异特性,在抗静电、电磁屏蔽、导电密封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导电填料自组装法是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式,通过增加导电填料的体积分数至渗流阈值,导电粒子在聚合物基体内形成自组装导电网络,能够使复合材料获得较强的导电能力。但是,由于自组装网络的导电效率较低,仅依靠增加导电填料的体积分数难以获得高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并且,导电填料含量过高还会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微纳纤维滤膜具有高效低阻、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传统矿用防尘滤膜过滤效率低、呼吸阻力大、有效使用时间短等问题,本文在对两个煤矿的粉尘物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熔体微分静电纺纤维滤膜的过滤优势,制备符合煤矿粉尘过滤要求的高效低阻聚乳酸(PLA)电纺滤膜,并对其进行矿下应用实验。在此基础上,加入聚丙烯酸钠(PAAS)进行吸湿改性,提升滤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