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的前沿课题,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股票市场的低迷状态,进一步引起了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制定货币政策是否要考虑股市以及其对货币政策是否有反作用等问题,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作用,如何处理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使其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股市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主要从两方面分别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是以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就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十一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总体影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存在滞后性,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不同行业的短期影响也不同。并对此现象,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以2007年到2010年间的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样本,采用异方差识别法,在体制转换的框架下重点研究了三次重大国际时间内的股指收益率与利率的实际关系。认为政府可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股指收益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要素。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方法和理论,包括事件研究法和改进的异方差识别法,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股票市场己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股市是国家金融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的巨大风险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风险,而是要对风险加以控制和防范,比如可以通过完善股票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这个重要举措来实现风险规避,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构建我们的股票市场,据此再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政策强行控制。中央银行意图影响股票市场时,首选应该是利率政策工具。为了保证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同时达到良性发展,我们应该不断规范股票市场发展,从而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