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原发性肝癌病例中病因的调查,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类型及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详细记录其病理类型、病因(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 M))以及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湿瘀互结、肝肾阴虚5型)等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之间的构成比。结果:收集我院肝癌患者300例,病理类型以肝细胞癌为主,占94.7%(284/300)。胆管细胞癌15例(5.0%),混合型1例(0.3%)。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中,以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多见(90.1%),其中以HbsAg、HbeAb、HbcAb三者表达均阳性为主(63.7%),其次为HbsAg、HbcAb表达阳性(13.4%)及HbsAg、HbeAg、HbcAb三者表达均阳性(10.2%)。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肝硬化者HBV感染率(94.2%)明显高于不伴肝硬化者(85.0%),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肝细胞癌在总体构成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型(53.7%)及湿瘀互结型(28.3%)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M)及肝癌病理类型对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无影响,在总体构成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TNM分期的Ⅰ、Ⅱ、ⅢA、ⅢB、Ⅲc期中,以肝郁脾虚型为多见,分别占100%、77.8%、63.3%、53.8%、32.1%;Ⅳ期中以湿瘀互结型为主(47.6%)。在Child-Pugh分级、Okuda分期、CLIP分期、PS评分中,肝郁脾虚型多处于Child-Pugh A级(58.4%),Okuda分期2期(68.9%),CLIP分期中位平均分为3.27±1.47,PS评分1-2分(89.4%);湿瘀互结型多处于Child-Pugh B级(42.4%),Okuda分期3期(56.5%),CLIP分期中位评分为4.42±1.51,PS评分2-3分(82.4%);湿热蕴结型多处于Child-Pugh C级(57.7%),Okuda分期3期(76.9%),CLIP分期中位评分为5.00±1.60,PS评分2分(65.4%)。三者之间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中医证型中肝癌患者初中期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晚期则以湿瘀互结型为主。肝郁脾虚型的肝功能情况及整体状态比湿热蕴结型、湿瘀互结型情况较好。在生存时间方面,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湿瘀互结型的中位生存时间(月)分别为15.00、11.00、6.00、5.00、4.00。各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存时间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所收集的300例肝癌患者中,病理类型以肝细胞癌为主,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与文献流行病学报道相一致。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的PHC患者中“HbsAg、HbeAb、HbcAb均表达为阳性”及“HbsAg、HbcAb表达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HbsAg、HbeAg、HbcAb三者表达均为阳性”的比例。与文献报道的“HbsAg、HbeAb、HbcAb均表达为阳性”及“HbsAg、HbcAb表达为阳性”患者是PHC的高危人群相符合,对该类患者应定期复查AFP和B超,有利于PHC的早期发现,提高治愈率。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M)及肝癌病理类型对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无影响。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与患者所处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癌初中期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晚期以湿瘀互结型为主。肝郁脾虚型与湿热蕴结型、湿瘀互结型在肝功能损害程度及生存时间方面有差异性。肝郁脾虚型肝功能情况及状态评分较好,中位生存时间长;湿热蕴结型及湿瘀互结型肝功能及状态评分差,中位生存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