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政府统治下安徽的财政整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抗战爆发前、抗战初期和抗战后期几个历史阶段。抗战爆发前,作为国民政府能有效统治的省份,安徽省政府的财政整理多遵照中央的指示进行,在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后重点对地方财政进行了整理,为抗战时期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沦为战区,财政收入急剧减少,财政秩序也陷入紊乱状态,财政根基动摇。以新桂系为主的安徽省政府在李宗仁、廖磊和李品仙三任省主席的主导下,依据中央指示和地方经验对安徽省的各级财政进行了切实的整理。抗战初期,省政府通过整治贪污腐败、厘订收支系统、整饬财务机构、整理各项税收、整理债务和调剂金融等措施使财政秩序得以恢复,战时财政系统得以确立。此后,“新县制”开始在安徽实施,省政府开始重视对县地方财政的整理。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自治财政系统得以确立。安徽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整理自治财政纲要》所规定的项目,对各地方捐税、公有款产、债务、乡镇造产、收支和财政机构等项目进行了整理,建立了自治财政的体系。就财政本身而言,抗战时期省政府的财政整理卓有成效,财政收入明显增加,财政秩序更加规范。就整个抗日战争来看,财政整理在相当程度上维系了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对坚持到抗战胜利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的制约因素,抗战时期的财政整理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这种情况下的财政整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安徽省财政积贫积弱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