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由于土地所有权、城市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等原因,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供给政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城市新增用地供给中,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供给总量及结构对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城市目前发展的差异性入手,从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两个层面研究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作用机理。工业用地供给对投资的吸引,居住用地供给对住房价格、城市人口增长模式的调整,以及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补充是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对城市增长作用的三条主要渠道。工业用地作为吸引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企业入驻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城市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城市居住用地的供给影响着城市的住房市场,居住用地供给较为充足的城市,其住房价格上涨相对较慢,相应的降低了城市的生活成本,有利于吸引劳动力的流入。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和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地方财政的压力日益增大。此时,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及土地补偿制度的缺陷使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获得巨大利益,这就使得土地出让的相关收入逐渐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本文收集了1999年至2007年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城市GDP、人口及土地等变量间存在内生识别的问题,本文建立了联立方程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近10年中国城市的增长过程中,土地对城市经济、人口增长以及地方财政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控制了建设用地供给总量的情况下,土地供给结构也对城市增长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重每提高1%,城市GDP的增长速度将提高6.3%,但其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10.9%,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将提高4.3%。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政府应结合城市特点制定恰当的土地供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