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中气腹穿刺技术相较于传统开腹置管的优势,以及在脑积VP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救治的4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其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等指标。结果:相比传统开腹置管,气腹穿刺手术时间大大缩短,约半小时;实验组术后与术前双侧脑室额角尖端最大宽度的比值与对照组的比值相差不多,且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相似;但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腹穿刺技术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及医疗资源,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的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目的探讨适合于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措施,论证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儿童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病例共118例。8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其中使用不可调压分流管36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50例;3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ventriculostomy,ETV)治疗。对使用不同分流管和2008年后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首次失败率分别进行χ2检验比较,探索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合适治疗方案。结果使用不可调压分流管36例,首次手术失败23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50例,首次手术失败19例。两者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VPS共治疗86例,首次失败42例;ETV总共治疗32例,首次失败9例。两者1年内首次手术失败率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者总体首次手术失败率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认为,只要交通性脑积水患儿具备ETV治疗的条件,应尽量首选ETV治疗。此外,采用VPS术式者尽可能选用可调压分流管,而分流管预留长度由校正“哈弗利采克公式”计算患儿成年身高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