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的思想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国内外有关卢梭的研究资料相当丰富,他的著作也成为后来学者们进行研究的经典文本。其中争议之一就是,他描绘的自然状态曾被许多学者批评指责,他们认为卢梭是想让人类返回最原始的状态,这是开历史的倒车。本文主要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本卢梭的经典著作为依托,对卢梭的“自然”与“历史”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向读者清晰展现卢梭眼中的自然状态和人类演化的历史,并分析卢梭是如何看待自然和历史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关系的。本文在引言中主要介绍了本问题的研究缘起和国内外对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另外还对卢梭写《论不平等》这篇论文的背景和缘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既然本文以《论不平等》为研究基础,那就不得不提写在《论不平等》之前的一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此篇论文让卢梭初露锋芒,其中包含了卢梭后来思想发展的萌芽,奠定了卢梭整个思想的一个基调,《论不平等》就是在《论科学与艺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结果。因此,第二章中将重点分析《论科学与艺术》这篇论文。卢梭在这篇论文中对文明社会进行猛烈的攻击,得出结论说,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不但没有促进道德的提高,反而导致人类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的混乱。既然科学与艺术的滥用让人类道德败坏,那么在科学与艺术产生之前,在最初的原始状态中,人类是什么样呢?这就进入到《论不平等》谈论的主题。本文第三章主要对《论不平等》中的“自然”概念展开分析,这里的“自然”表现为自然状态和自然人性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理论也是卢梭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卢梭的自然状态与之前的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状态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得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丝毫没有掺杂社会的属性,也不是为了要达到某种权利制度而进行的理论建构。他要探讨的是人的问题,所以自然人性是卢梭探索的重要部分,他把自爱之心、怜悯之心和自我完善能力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自然人就是靠着这种本性和本能在自然状态下过着孤独、自由、平等的和谐生活。那么是什么让自然人的平静生活发生了变化呢?本文第四章对《论不平等》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描写人类社会演化历史的部分加以分析。人类的自我完善能力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发挥了作用,让人类从自然状态慢慢过渡到社会状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分别是私有制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家庭和私有制产生的阶段、农耕阶段以及社会和法律产生的阶段。在这几个时期中,人类渐渐获得了理性和智慧,不再像野蛮人那样无善无恶、天真无知。但要清楚的是,人类在获得理想和智慧的同时也带来了邪恶和罪恶,这就是历史的双重性。同时也从中看出文明和道德的悖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人类的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不断完善,同时人类的道德也走向堕落,邪恶的因素慢慢积攒,让社会陷入混乱和极度不平等。该如何让人类重新进入一个平等的社会,这是卢梭继续思考的问题,在他的《社会契约论》给出设想,本文对此并不做过多分析。在第五章中,本文总结了卢梭“自然”与“历史”概念的关系及其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应该说《论不平等》是卢梭哲学思想的基础,其中的思想贯穿于他后来的创作中,让卢梭的著作呈现出一以贯之的整体性。本文的最后是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通过对《论不平等》的分析解读,指出卢梭的“自然”概念与众不同之处,进而探索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历史过程,发现历史的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