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中测量左心耳(LAA)大小,观察LAA形态及指导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术中封堵器植入前LAA尺寸较术前24小时的大小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心律失常科成功行LAAC的32例患者,所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术中封堵器植入前及术后45天行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2DTEE)及RT3DTEE检查。1.术前24小时测量、观察参数:在2D模式下于0°、45°、90°、135°测量LAA口直径(LAAOD)、封堵器着陆区直径(LZD)及左心耳深度(LAAD),选取LAAOD的最大值(LAAODmax)、最小值(LAAODmin),LZD的最大值(LZDmax)、最小值(LZDmin)及LAAD的最大值(LAADmax);三维超声选择3D-ZOOM模式,采集LAA区域图像,在QLab分析软件中对其分析,测量LAAODmax、LAAODmin、LZDmax、LZDmin、LAADmax。此外,观察LAA入口形状、LAA较大分叶形态及其大致走行方向、LAA分叶数等。2.术中测量、观察参数:术中封堵器植入前在2D模式下于0°、45°、90°、135°测量,获得LAAODmax、LAAODmin、LZDmax、LZDmin、LAADmax;分析LAA3D-ZOOM图像,测量LAAODmax、LAAODmin、LZDmax、LZDmin、LAADmax。术中全程2DTEE、RT3DTEE指导手术过程并监测左心房(LA)及LAA内是否有血栓形成征象;封堵器成功释放后,采用RT3DTEE双平面法测量封堵器在LAA内被压缩后的直径(COD),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封堵器周围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及测量残余分流束宽度。3.术后45天观察参数:2DTEE、RT3DTEE探查LA及LAA心房侧是否有血栓形成、观察封堵器周围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及测量分流束宽度、明确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毗邻结构、评价封堵器的稳定性。结果:1.术中测量的LAA各径线值与术前24小时所得测量结果比较:术中2DTEE及RT3DTEE所测量的LAAODmax、LAAODmin、LZDmax、LZDmin、LAADmax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术前24小时、术中封堵器植入前2DTEE及RT3DTEE测量的LZDmax与COD比较:分别将术前24小时2DTEE、RT3DTEE所测量的LZDmax(19.0±2.8mm、20.4±2.7mm)及术中2DTEE、RT3DTEE所测量的LZDmax(20.4±2.8mm、22.6±3.0mm)与COD(23.0±3.4mm)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中RT3DTEE所测量的LZDmax与COD的相关性较好(R=0.90,p<0.01)。分别将上述参数与COD进行一致性分析,Bland-Altman图显示术中RT3DTEE所测量的LZDmax与COD的一致性较好。3.术前LAA形态分析、术中操作过程监测及术后45天封堵效果评价:术前24小时RT3DTEE显示鸡翅型LAA较多,且大部分LAA为多叶结构;术中鞘管穿破心房壁1例,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现LAA及LA内血栓形成。术中封堵器成功释放后,10例患者出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均无临床意义),释放后的封堵器均未影响LAA周围结构;术后45天随访,10例患者(消失4例,新发4例)存在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均无临床意义),均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LA、LAA心房侧血栓形成。结论:1.术中封堵器植入前,LAA尺寸较术前24小时明显增大,因此术中测量的LZDmax值更贴近实际封堵器着陆区直径。2.相比于术中2DTEE,术中RT3DTEE更能准确测量LZDmax,从而指导选择合适尺寸的封堵器。3.RT3DTEE在LAAC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其在LAAC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