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illus Megaterium原位合成纳米钯介导全程电子传递与能量代谢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仍然是目前污水处理的主流处理工艺。但是随着总氮指标纳入管控以及集约式养殖发展模式下抗生素废水排放量的增大,微生物有限的电子传递效率不仅造成原有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总氮不能稳定达标,而且导致外排水中抗生素和硝酸盐残留浓度较高,从而对自然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寻求可行的策略来强化生物处理工艺的反硝化和抗生素降解性能迫在眉睫。而纳米粒子在提高微生物的电子传递和代谢活性方面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本研究试图通过微生物原位合成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生物钯纳米颗粒(bio-Pd0),结合bio-Pd0的化学催化以及对微生物电子传递的生物介导作用,提高微生物的反硝化效率以及抗生素降解性能,并揭示bio-Pd0强化污染物降解的全过程电子传递机制和能量代谢优化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XRD、SEM以及TEM的表征结果显示:厌氧条件下Bacillus megaterium Y-4能够通过生物还原与自催化还原的耦合作用在细胞表面、壁膜间隙以及细胞质内成功合成高稳定性和高生物相容性的bio-Pd0。除了胞内酶和细菌表面的还原性官能团(氨基、缩醛基以及不饱和双键等)的还原作用外,生物产氢还原与胞外呼吸还原路径也参与了Pd(II)的生物还原,并且电子供体能够影响Pd(II)的还原路径从而调控纳米粒子的沉积位点和分布情况。以甲酸盐为电子供体时,Pd(II)倾向于通过生物产氢路径在周质空间合成bio-Pd0,而在乳酸盐体系中,更多的bio-Pd0通过胞外电子传递在胞外空间被合成。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B.megaterium中细胞色素c介导的直接电子传递以及游离核黄素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机制共存;特别地,首次在革兰氏阳性菌中观察到结合型黄素介导的快速一电子反应过程,是对革兰氏阳性菌胞外电子转移机制的重要补充。(2)利用原位合成bio-Pd0的微生物(bio-Pd@Cells)进行好氧反硝化实验,并阐明bio-Pd0在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介导的胞内电子转移机制。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bio-Pd0的引入提高了微生物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反应亲和力,降低了反应活化能。酶活性和呼吸链抑制实验表明,bio-Pd0不仅可以通过非生物催化选择性促进亚硝酸盐的还原,还可以通过提高Fe-S中心活性,在复合物I和复合物III之间建立一条与Co Q并行的电子传递旁路,有效提高胞内电子流向硝酸盐的电子通量,从而促进硝酸盐的生物还原。(3)B.megaterium原位合成bio-Pd0建立土霉素(OTC)降解自强化系统,探究bio-Pd0强化OTC降解以及脱毒机制。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原位合成的bio-Pd0能够通过化学催化和生物介导作用刺激B.megaterium的胞外OTC降解性能。基于H2的催化加氢过程是化学催化OTC降解的主要机制,而OTC胞外生物降解则归因于胞外酶、膜结合蛋白以及胞外呼吸作用。电化学分析以及靶向呼吸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bio-Pd0可以介导一条新的不依赖呼吸链的电子传输路径,结合显著增强的直接电子传递和结合型黄素介导的单电子反应路径,扩大了电子的胞外输出通量,是增强OTC胞外生物降解的原因之一。此外,增强的NADH再生和电子传递活性促进了ATP合成,进而加速了能量依赖型的抗生素-谷胱甘肽的外排,维持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有效减缓了抗生素和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并且,该系统中OTC的降解以基于H2/活性H*的氢解反应和加氢开环反应为主导,被转化为多种生物毒性较低的加氢开环中间产物,有效避免了高毒性中间产物的积累,确保了生态系统乃至公共卫生的安全。(4)通过调控胞外pH改变跨膜质子梯度(TPG)来探究bio-Pd@Cells基于跨膜质子梯度调控电子传递和能量代谢强化OTC降解的联动机制。OTC降解动力学结果显示,尽管有效性系数的p H依赖性增大表明随p H升高,不带电OTC(OTC0)比例和TPG显著降低,导致TPG驱动的OTC0的吸附和吸收速率显著下降,但OTC生物降解效率却显著提高,表明OTC生物降解是一个非胞内降解主导的过程。同时,超声破碎细胞的OTC降解效率远低于完整细胞,表明依赖完整呼吸链的生物过程可能参与甚至主导了OTC的生物降解。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OTC生物降解的强化依赖于呼吸链中受ETS调控的?TPG的显著增加以及介导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琥珀酸硫激酶(STH)活性的明显提高,与ATP酶介导的能量代谢无关。进一步结合胞内呼吸抑制的OTC降解实验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证明OTC生物降解是一个依赖复合物I和III的胞外电子传递介导的过程。此外,随p H增大,胞内NADH水平和ETS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起始电位负移并且一电子反应增强导致电子转移数降低,表明在TPG较低的条件下,复合物I和III负责的具有储能优势的NADH依赖性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被加速,从而导致OTC生物降解性能的p H依赖性提高。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革兰氏阳性菌的胞外呼吸机制,并对胞外呼吸过程的调控和强化提供了新见解,有望扩展电活性微生物在生物催化和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长余辉材料能够暂时存储吸收的激发能量,在移除激发光源后其发光仍然可以维持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通常也被比作“光学电池”。长余辉材料以其难以取代的独特优势如“免原位激发”、发光寿命长、无生物自体荧光干扰等,在生物医学、光学信息存储以及全天候催化产氢等新兴技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是光电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长余辉材料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如紫外长余辉材料和近红外激活离子种类有限、激发
学位
碳气凝胶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能,如超低密度、优良的导电性、化学稳定性等,因而在储能、催化、吸附分离、和压力传感等诸多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可压缩碳气凝胶因其良好的电学性能、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柔性碳气凝胶一般由特定的柔性结构单元如石墨烯、碳纳米管(CNT)、弹性聚合物构建得到。这些柔性碳材料在可穿戴的压力和应变传感器、柔性显示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电子皮肤等
学位
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CO2减排和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技术能够产生合适比例的合成气(H2+CO),可用于费托合成生产长链烃和有工业价值的含氧化学品。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因具有高活性、金属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在DRM反应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但镍基催化剂在DRM反应中容易发生烧结和积碳,这是阻碍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因
学位
稀土掺杂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具有发射谱线窄、发光稳定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三维立体显示、超分辨成像、微纳激光器和信息防伪等新兴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离子优异的上转换发光性质源于其独特的4f电子结构,具有大量分立的能级,它们之间的辐射跃迁提供了丰富的发光谱线。在通常的近红外激光激发下,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可见和近紫外波段的上转换发光。近年来纳米基质合成得到迅速发展,为稀土离子光学调控提供
学位
金属腐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污染等。金属表面的化学转化膜和涂覆的有机涂层是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当前,常用的金属基材中,碳钢表面的磷化处理面临污染大,耗时长,耗能高等问题,铝合金表面的钛锆化学转化膜存在耐腐蚀性能弱的缺陷。此外,金属基材表面的水性防腐涂料受制于成膜机制,在成膜过程中形成微孔、缩孔等缺陷,使其耐腐蚀性能下降,达不到设计的防腐要求。针对上述问题
学位
黑莓(Blackberry)又称露莓,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的一种灌木。多糖是黑莓果实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但目前关于黑莓多糖的精细结构解析、提取与改性对多糖产生的影响及黑莓多糖结构与其降血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尚不清楚。本论文首先研究了提取溶剂对黑莓多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其次探究了黑莓多糖分子量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消化及酵解特性的影响;再综合应用化学和现代仪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二次电池在便携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已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依赖于电极材料每单位质量所能转移的电子数,多电子反应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电池在研究与应用中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研究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和新型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对满足未来大规模储能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多电子转移机
学位
由于病原菌的快速进化和抗生素的严重滥用,多耐药(MDR)细菌的产生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据预测,这种耐药性感染将在三十年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原因。随着旧抗生素的陆续失效和新抗生素的有效周期日益缩短,人类仅仅通过药物来控制感染的能力进一步受限。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与传统抗生素相比,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机制而不易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学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系列低沸点的有机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大威胁。在众多VOCs控制技术中,催化降解法因其能够将VOCs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等优势脱颖而出。在催化剂选择中,锰基氧化物催化剂因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以及特殊的理化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原始的锰基氧化物催化剂通常表现出缺陷位不足、活性氧物种数量少,导致催化活性较低。在高温反应时,容易变
学位
“十三五”以来,随着细颗粒物(PM2.5)污染逐渐好转,臭氧(O3)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典型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城市群尤为明显。如何快速精准识别O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及其主要排放贡献源是国内外O3污染防控关注的重点。基于传统空气质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或源示踪法是全球应用较广的O3源解析技术体系,受制于O3生成的高度非线性机制及多区域、多部门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