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mARF基因家族缺磷响应基因的遗传解析与功能验证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素作为不可或缺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导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极为匮乏。玉米是集粮、经、饲及生物能源为一体的多元作物,在国内外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产量和品质也面临着缺磷胁迫的严峻挑战,如何提高玉米对磷吸收利用的效率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植物根系形态是制约水分和营养吸收的关键因子,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在生长素应答途径和根系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ZmARF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玉米根系的形态建成,提高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并最终服务于玉米抗逆分子育种。本研究基于玉米全基因组范围鉴定ZmAR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关联分析挖掘玉米缺磷响应基因,并结合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的遗传转化实验初步探讨候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同时进行酵母双杂交筛库、split-LUC和Co-IP等实验分析目的基因可能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ZmARF家族响应缺磷胁迫基因的鉴定。在玉米全基因范围鉴定到38个ZmARF基因,各成员均具有典型的生长素响应结构域,且不均匀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中。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把38个蛋白划分为四个亚族,其中第IV亚族的基因结构最简单。与水稻和拟南芥ARF蛋白一起构建的进化树分析发现,ARF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进化关系更近。38个ZmARF基因中有6个未能获得正确的扩增产物。转录激活检测发现,32个ZmARF中只有7个转录因子ZmARF1、ZmARF3、ZmARF4、ZmARF20、ZmARF27、ZmARF30和ZmARF34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根据38个ZmARF基因在染色体中的物理位置,共抽提到1166个SNP。结合玉米苗期缺磷胁迫相关性状开展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共检测到573个显著位点(P<0.01),其中有6个基因未检测到显著关联位点。有26个ZmARF成员在三种不同统计模型中均与玉米苗期根系相关性状显著关联。其中ZmARF23在三种不同统计模型中均检测到最多的显著性位点,表明该基因对玉米苗期的缺磷胁迫反应具有重要功能。2.缺磷胁迫响应基因ZmARF23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功能初探。关联分析发现ZmARF23中存在多个位点在正常供磷和缺磷胁迫条件下均与根尖数和根表面积显著关联,暗示该基因是响应缺磷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表明,ZmARF23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ZmARF23在玉米耐低磷自交系178根系中被缺磷胁迫强烈诱导表达。根据ZmARF23序列设计3个不同的g RNA,体外DNA切割效率检测发现3个g RNA介导的DNA剪切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将切割效率最高的g RNA构建CRISPR/Cas9载体,通过瞬时表达玉米原生质体,验证了该g RNA具有基因编辑功能。在玉米遗传转化后的T1代也检测到多种不同的基因组编辑类型。ZmARF23在水稻中的过量表达分析发现,ZmARF23可能是一个抑制初生根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同时降低水稻产量。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缺磷胁迫条件下水稻过表达株系的耐受性显著增强。结合酵母双杂交筛库实验以及split-LUC和Co-IP的验证,发现ZmARF23与ZmLBD1存在相互作用,可能与促进不定根的发育有关。3.互作蛋白ZmLBD1的优异等位变异发掘及功能验证。为了进一步明确与ZmARF23互作的蛋白ZmLBD1在根系发育中的具体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对ZmLBD1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在301份玉米自交系中检测ZmLBD1的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完整基因结构的DNA序列中包含32个SNP和40个In Del,外显子中的多态性最低(核苷酸多态性π=2.16×10-3)。中性检验发现ZmLBD1在驯化过程中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GLM+Q和MLM,在ZmLBD1中分别鉴定到87、32和24个检测点与玉米苗期缺磷相关性状显著关联(P≤0.01)。在MLM模型中,检测到6个位点在缺磷胁迫条件下同时与根尖数(RT)和根冠比(RSR)显著关联,最高可解释根冠比4.52%的表型变异。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和拟南芥稳定表达发现ZmLBD1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ZmLBD1在玉米耐低磷自交系178根系中受缺磷胁迫显著诱导表达,上调了约10倍。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和突变体功能互补分析发现ZmLBD1具有促进侧根发育和初生根生长的功能,同时抵御缺磷的逆境胁迫。结合酵母双杂交筛库实验以及split-LUC和Co-IP的验证,表明ZmLBD1与ZmEXP7存在相互作用,可能与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有关。4.ZmARF31的遗传变异及与玉米缺磷胁迫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ZmARF31作为基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在拟南芥和大豆中的同源基因受mi RNA调控作用参与根系的形态建成。基于关联群体的RNA-seq数据未能获得该基因的SNP,因此本研究以331份玉米重要核心种质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材料,分析了ZmARF31在DNA水平的遗传多态性和响应缺磷胁迫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ZmARF31在该群体中检测到30个SNPs和14 In Dels。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发现,基因的5’-UTR区存在一个较小的LD block和显著的纯化选择作用,而3’-UTR区包含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和一个较大的LD block。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GLM+Q和MLM,在ZmARF31中分别鉴定到30、14和9个检测点与玉米苗期缺磷相关性状显著关联(P≤0.01)。其中四个SNP位点(S255,S352,S410和S462)在三种不同统计模型中均与总干重显著关联。在玉米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的基因分型表明,非同义突变SNP S410(G)和In Del S1442(38bp插入)为优异等位基因,分别对总干重和根尖数有正向的遗传效应。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ARF31在耐低磷自交系178的根系中被缺磷胁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其蛋白在细胞核和质膜中表达,进一步证实其响应缺磷胁迫并影响根系的生长。单倍型分析表明,携带更多优异等位变异的单倍型比单基因座对表型变异的影响更大。因此,ZmARF31基因中的单倍型更有利于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应用。
其他文献
铝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强度和比刚度、低线膨胀系数和高热导率等优良特性,在精密仪器、光学系统、电子封装等领域的结构和功能零部件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增强相SiC颗粒与铝合金基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差巨大,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界面脱粘、SiC颗粒断裂,诱发加工损伤的形成,SiC颗粒的高硬度还会导致刀具的严重磨损。尤其对于小直径光孔或螺纹孔,孔口位置极易出现不可修复的崩边损伤,钻头和丝锥极易发生断裂
爆炸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已经成功的制备了数百种不同种金属的复合材料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是由于爆炸焊接的复杂性使得对焊接过程控制难度较大,此外,焊接参数的选取不当会导致界面形貌不佳,甚至会使界面形成各种缺陷或出现开裂等不良现象。界面缺陷的形成将使爆炸焊接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稳定性及气密性等性能有所降低,甚至出现工件报废等现象,使爆炸焊接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及经济性
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之一,不仅影响药物的体内暴露量和生物利用度,还决定了内源性物质(如睾酮、维生素D3、胆固醇和胆汁酸等)的合成和代谢平衡,调控内源性信号分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强度,以及受体调控的下游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程度。胆汁酸是一种肝脏利用胆固醇作为前体合成的两性有机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结合靶细胞细胞膜上的膜受体(如Takeda G蛋白受体5,TGR5
榕属(Ficus)以其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复杂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与榕小蜂特殊的协同进化关系,一直吸引着植物学、昆虫学、进化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相关研究的基石,榕属的系统学和分类学研究也同样备受关注,其属下等级划分和近缘类群的物种界定一直是榕属研究的难点。Berg提出的六亚属体系是榕属备受关注的属下分类系统,分子证据证明Berg的六亚属中存在一些不自然的类群,薜荔(F.pumila)和
研究目的:食管气管瘘复发(Recurren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r TEF)是一种食管闭锁术后复杂的并发症,由于其围手术期管理困难,再次手术后发现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r TEF的诊断和规范诊疗流程及手术方式一直仍是小儿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收集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的食管闭锁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诊断策略,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及外
人类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全球细菌耐药危机。兽用抗生素残留引发了环境及体内共生菌的耐药,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环境健康和公共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多数抗生素是不易代谢的,这使得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或环境中的残留问题更加严重。食品防腐剂是一种拥有高效抗菌、在体内安全代谢且代谢产物对机体无害等特点的食品添加剂。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它们在人和动物体外发挥的抗菌功能,食品防腐剂能否在动物体内发挥抗菌功能从而取
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中油气形成、排出和滞留以及孔隙演化在地质条件下十分复杂,是目前非常规页岩油气成藏研究的热点。非常规页岩气虽然已经在北美和中国海相页岩获得很大的突破,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然而对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论文选取北美主产页岩油气盆地的四套以II型干酪根为主的不同有机质丰度和岩性变化的未成熟或低成熟的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包括Barnett页岩、Eagle
玉米产量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干旱频发、程度严重,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胁迫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解析玉米耐旱性状遗传基础和进行玉米耐旱性改良育种,对玉米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收集的3000多份热带、亚热带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多种遗传分析解析玉米耐旱性遗传基础,并探索全基因组预测(GS)模式,以期为提高玉米耐旱性的分子
脱发是一种虽不会威胁生命,但会给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困扰和负担的常见毛发疾病。目前,治疗脱发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哺乳动物的毛发生长具有周期性生长的特征,因此,毛发的再生是一个众多基因参与的稳态调控过程。本研究在制作脱毛诱导小鼠生长周期各阶段皮肤组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的基础上,通过对毛发再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差异基因在小鼠毛发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筛选参与毛发再生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为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力强、再生性好、营养价值高和适口性好等优点,可多次刈割作青饲或青贮,也可用于调制干草,是许多国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饲料作物,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粮改饲”种植模式的优选牧草之一。但是干旱作为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严重影响了苏丹草种子萌发与苗期建苗,从而影响苏丹草后期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