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反向凹形垫(reverse contained buttress)是一种侧卧位手术时使用的体位垫,目前国内使用较少,而国外临床使用相对较多,主要针对肥胖和极度肥胖患者行侧卧位手术时。本研究针对反向凹形垫对于髋臼假体安放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二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的优秀医生,一位术者习惯术中使用反向凹形垫固定患者体位,另一位术者并不使用。按照严格的入选标准,选取了2006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二位术者分别选取50例患者。将使用反向凹形垫的术者所行手术的50位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将不使用反向凹形垫的术者所行手术的50位患者定义为对照组。运用Lewinneck9的方法测量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X线片的前倾角和外展角。结果:在实验组的50例病例中,男性37人,女性13人,平均外展角为41.16±3.026°,平均前倾角为16.03±4.1325°。在对照组的50例病例中,男性33人,女性17人,平均外展角为40.16±4.225°,平均前倾角为17.14±5.5172°。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临床差异。在BMI<25的病例中,实验组有25例病例,平均外展角为41.96±2.150°,平均前倾角为17.076±3.7875°。对照组有11例病例,平均外展角为42.45±2.207°,平均前倾角为16.42±3.701°。在BMI<25的病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临床差异。在BMI≥25的病例中,实验组有25例病例,平均外展角为40.36±3.569°,平均前倾角为14.984±4.2711°。对照组有39例病例,平均外展角为39.51±4.448°,平均前倾角为17.338±5.954°。在BMI≥25的病例中,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展角及前倾角分别进行比较:外展角P=0.026;前倾角P=0.973。外展角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BMI≥25的病例中,使用反向凹形垫对髋臼假体的外展角有明显影响。因为反向凹形垫在术中能够提供一个于手术台平面平行的稳定平台,与手术台平行,髋臼角度尺能置于其上时能更为精确的定义45°。使得安放髋臼时,其外展角更容易接近45°。而对于前倾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倾角上并无统计学差异,是因为在安放髋臼假体时反向凹形垫并不能提供较为精确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