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食管癌患者食管黏膜菌群分布特点,寻找食管癌患者食管菌群与膳食模式、生命质量的联系。从微生物角度揭示食管菌群与食管癌的潜在联系,为该地区食管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统一编制的调查表,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来源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33例食管癌病例的基本信息。采集符合纳入标准(行食管癌根治术且术前2个月未应用抗生素与生态制剂等)的食管癌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利用16S r RNA基因序列法探索食管癌患者食管菌群结构,并分析不同分组之间(不同部位、不同组织、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临床特征等)食管癌患者食管菌群的特点。2、利用食物频率表进行膳食调查,了解食管癌患者膳食状况;通过因子分析构建食管癌患者膳食模式;探索膳食摄入量、膳食模式与食管癌患者食管菌群的关系。3、采用EORTC QLQ-C30量表和EORTC-OES18食管癌特异评价量表对福建省肿瘤医院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随访研究,了解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并探索食管黏膜菌群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1、食管鳞癌菌群丰度存在个体差异。从门水平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主要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从属水平看,主要优势菌属为普氏菌属、梭菌属、链球菌属、代尔夫特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以及一部分未分类的菌群。不同部位(胸上、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黏膜菌群与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有所不同,其主要优势菌属为未分类菌、普氏菌属和链球菌属等。不同组织(鳞癌、正常食管组织)菌群多样性不同:癌组织菌群多样性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鳞癌、腺癌)食管癌组织的优势菌群有所不同:腺癌以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厚壁菌门次之;而鳞癌以厚壁菌门为主,其次为变形菌门。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结构不同,与非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变形菌门丰度降低,而拟杆菌门丰度增加(P<0.05)。不同形态学类型组织菌群结构不同,与髓质型食管癌患者相比,溃疡型患者螺旋菌门丰度增加(P<0.05)。2、吸烟对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有影响,饮酒、饮茶等生活习惯与菌群无关联。吸烟组较非吸烟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降低(P<0.05)。3、与谷薯类摄入适宜者相比,摄入不足者菌群多样性降低,同时变形菌门丰度也降低(P<0.05)。蛋类摄入不足、摄入过量,其螺旋菌门丰度均高于摄入适量者(P<0.05)。蔬菜摄入情况对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有影响,其它饮食因素(豆类、水果、肉类和鱼虾贝类)对其无影响。与蔬菜摄入足量者相比,蔬菜摄入过低者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以及一些未分类菌丰度增加(P<0.05)。经因子分析共提取5种膳食模式,包括动植物蛋白模式、纤维模式、不良生活习惯模式、奶类模式与沿海特色膳食模式。膳食模式对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有影响:与低分组相比,沿海特色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处于高分组的患者菌群多样性降低,并且拟杆菌门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与热袍菌门丰度降低(P<0.05)。与高分组相比,动植物蛋白模式因子得分处于低分组的患者放线菌门丰度增加(P<0.05)。4、生命质量不同,食管癌患者食管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黏膜菌群存在个体差异。食管鳞癌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而主要优势菌属为普氏菌属、梭菌属、链球菌属、代尔夫特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以及一部分未分类的菌群。正常食管黏膜主要优势菌属为未分类菌、普氏菌属和链球菌属。2、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黏膜与正常食管黏膜菌群不同,食管鳞癌伴发菌群多样性降低与菌群紊乱,食管菌群可能与食管癌有关。3、不同部位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黏膜菌群基本相同。4、淋巴结转移情况、形态学类型及生活习惯中的吸烟行为均会对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结构产生影响。5、膳食摄入情况与膳食模式对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有影响。6、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与生命质量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