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集子宫圆韧带(round-ligament,RL)磁共振成像扫描生成的二维图像数据集,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R)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与实体进行对照,研究描述其形态,探讨子宫圆韧带的起点、走行、止点,为相关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研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短时间高质量重建女性盆腔结构三维模型,同时也为实现手术导航提供平台。方法:取自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需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入组标准为:患者无器官脱垂的临床症状,经妇科检查,采用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的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标准除外盆腔脏器脱垂;术前检查术后病理排除圆韧带受累;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排除标准为:POP-Q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及子宫圆韧带有病变患者,MRI禁忌症者。术前采用Philips Achieve 3.0核磁共振机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SENSE-XL-Torso),扫描参数均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序列,从斜冠状、矢状、斜轴位三个方位采集图像。将MRI扫描得到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在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MATLAB)软件中编写,实现图像的读取和转换,增强图像。将所增强的图像直接导入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中,对图像进行组织定位,分割提取,利用蒙版,三维重建子宫圆韧带、子宫及骨盆的三维模型。手术后应用游标卡尺测量离体子宫圆韧带起始上下径、前后径,距离起始部1cm的上下径、前后径。在MRI扫描序列上测量子宫圆韧带前后径、距离起始部1cm的前后径。测量三维构建的子宫圆韧带相应的径线。分别对比两侧离体子宫圆韧带的测量数据,对比两侧子宫圆韧带三维模型重建测量的数据;然后将离体标本测量数据分别与MRI上扫描数据及三维模型重建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侧子宫圆韧带的起始上下径,距离起始部1.0cm的上下径、前后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50;P>0.05),无可比性;两侧子宫圆韧带起始前后径相比有差异(n=50;P<0.05);两侧子宫圆韧带3D模型的起始上下径、前后径,距离起始部1.0cm的上下径、前后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5;P>0.05)无可比性;子宫圆韧带3D模型与离体标本子宫圆韧带的测量径线有差异(n=45;P<0.05),重建出的子宫圆韧带3D模型未能和实体韧带吻合。MRI扫描的子宫圆韧带前后径与离体标本子宫圆韧带的测量径线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50;P>0.05),无可比性,MRI扫描的数据和实体韧带吻合。结论:1三维模型的重建最关键的核心环节是图像分割,是以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达到快速、精准的分割对以后的三维重建有很大的意义,有望通过改变MRI扫描的参数及条件,结合计算机人员对软件程序的开发实现。2本实验是基于MRI扫描数据集对子宫圆韧带三维模型进行重建,但构建出的三维模型较为粗糙,存在较多细节缺陷,可以进一步改进扫描的条件序列,结合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降低重建的难度,缩短重建时间和改善重建效果。3本实验成功构建出骨盆、子宫及子宫圆韧带的三维模型,对三维重建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望实现“术前个体解剖真人化”,为实现术中导航提供了平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