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外用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组织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实验一:采用咪哇莫特乳膏外涂的方法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将21只BALB/c小鼠脱毛后随机分为咪喹莫特a组、咪喹莫特b组、空白对照组共3组。咪喹莫特a组:咪喹莫特乳膏连续外用5天;咪喹莫特b组:咪喹莫特乳膏连续外用7天;空白对照组:不用药。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HE染色观察结果比较各组小鼠皮损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二:将35只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共5组,并分别采用卡泊三醇乳膏、麻油、低剂量配置药物(1:3)、中剂量配置药物(1:1)、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第7、14天参照PASI评分对各组小鼠皮损形态进行评分,治疗第14、28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模型皮损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并予以对比。
结果:实验一:采取5%咪喹莫特乳膏于小鼠背部连续外用7天,皮损形态及病理表现较其他组更为显著,基本符合人类寻常型银屑病样改变。实验二:1.PASI评分结果:治疗第7天,对照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背部皮损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对照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组间两两对比,PAS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第14天,各组P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2.Westernblot结果:治疗第14天,小鼠模型皮损组织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对照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治疗第28天,小鼠背部皮损组织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P均<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均<0.05)。
结论: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下调小鼠模型皮损中IL-23、IL-17蛋白表达水平,抑制IL-23/IL-17炎性轴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实验一:采用咪哇莫特乳膏外涂的方法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将21只BALB/c小鼠脱毛后随机分为咪喹莫特a组、咪喹莫特b组、空白对照组共3组。咪喹莫特a组:咪喹莫特乳膏连续外用5天;咪喹莫特b组:咪喹莫特乳膏连续外用7天;空白对照组:不用药。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HE染色观察结果比较各组小鼠皮损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二:将35只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共5组,并分别采用卡泊三醇乳膏、麻油、低剂量配置药物(1:3)、中剂量配置药物(1:1)、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第7、14天参照PASI评分对各组小鼠皮损形态进行评分,治疗第14、28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模型皮损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并予以对比。
结果:实验一:采取5%咪喹莫特乳膏于小鼠背部连续外用7天,皮损形态及病理表现较其他组更为显著,基本符合人类寻常型银屑病样改变。实验二:1.PASI评分结果:治疗第7天,对照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背部皮损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对照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组间两两对比,PAS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第14天,各组P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2.Westernblot结果:治疗第14天,小鼠模型皮损组织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对照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治疗第28天,小鼠背部皮损组织中IL-17、IL-2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P均<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均<0.05)。
结论: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下调小鼠模型皮损中IL-23、IL-17蛋白表达水平,抑制IL-23/IL-17炎性轴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