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冯晏以抒情诗的写作叩开了诗歌王国的大门。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短暂的沉寂后,自新世纪以来,冯晏迈向智性写作的新阶段,试图通过语言实验,完成诗歌中情感与哲理的转换。本文旨在对构成冯晏有难度的写作的三个方面——情感、哲理与语言进行整体性观照,鉴赏诗歌中情感世界的建构,细究诗歌中哲理观念的思考,剖析诗歌中语言形式的探索,进而探讨冯晏诗歌在现代汉语新诗里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分析冯晏诗歌文本中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冯晏以抒情诗的写作叩开了诗歌王国的大门。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短暂的沉寂后,自新世纪以来,冯晏迈向智性写作的新阶段,试图通过语言实验,完成诗歌中情感与哲理的转换。本文旨在对构成冯晏有难度的写作的三个方面——情感、哲理与语言进行整体性观照,鉴赏诗歌中情感世界的建构,细究诗歌中哲理观念的思考,剖析诗歌中语言形式的探索,进而探讨冯晏诗歌在现代汉语新诗里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分析冯晏诗歌文本中情感世界的建构。洞悉爱情诗与生命诗中的情感诉求,并进一步探析冯晏如何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建构。在对爱情的书写中,冯晏将情感凝缩为“期待”与“失落”这两种状态,而这也是她叩问生命的一种方式。冯晏在追求爱情的理想化形态的过程中,被现实中的种种苦闷所阻碍,以此而形成的焦虑、困惑引发了她对生命现象的探索。于是冯晏借用自然与历史这两个场景维度,将生命个体放置于其中,仔细剖析生命的纹理与变化过程。另外,冯晏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建构她的情感世界,诗歌中弥散不去的忧郁感来自她的缺失性体验,成长过程中的丰富性体验又宽阔了她的视野,同时她热衷于对自我进行精神分析。第二章剖析冯晏诗歌文本中哲理观念的思考。主要表现为热衷思考的创作姿态,冯晏步入“中年写作”的阶段后,在理性观照下进行自我控制,同时又以“超性别意识”在诗歌中表达个性化的精神内涵;将哲学观念入诗的诗歌内容,即思考现代科技社会中“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探索“时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语言哲学的影响,从哲学角度把握诗和语言的关系,在诗歌中给予词语以本体地位,同时又深入探寻尚未被语言命名的未知领域,体会“不可说”的神秘感。第三章还原冯晏诗歌文本中对语言形式探索的路径。主要从对词义与语法结构的分析、意象群的梳理以及视点人称的解读三个方面入手。在词义与语法结构方面,相较于词语的所指功能,词语的能指功能被放大,同时诗歌中呈现出紊乱的语法结构,这些皆意在打破经验与现实之间的常规联系。在对意象群的梳理方面,冯晏选取意象——客观对应物的标准即是以自身的体验为基础,呈现出以通感为方式的大量变形物。在视点与人称方面,冯晏所栖居的是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建构出来的“我—你”世界,她将价值与意义的生发呈现于关系之中。在一些诗歌文本中,冯晏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处理她诗歌中的人物与场景。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散文家,肖复兴一直不懈表达着对于生命的理解与关怀,其散文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以温情的笔触书写平凡的世间万物,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状态作出艺术审视。本论文对肖复兴散文的生命意识进行研究,厘清他散文中生命意识的来源,分析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内涵,探究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艺术表达,以实现对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整体观照。首先,本文通过对肖复兴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的梳理,发现其散文浓厚的
梁晓声小说《人世间》致力于民生问题的书写,其缘由有:对新世纪底层文学思潮的呼应、中外创作传统的影响以及个人生存经验的激发。民生问题书写顺应底层文学写作思潮,将职工下岗问题作为重要关注对象,在写作过程中走出作家将苦难极致化的写作困境,又不可避免地迈入借底层关注自身群体“底层”境遇的“困境”。梁晓声在阅读过程中受中外创作传统的影响,西方著作中人民立场的创作原则潜伏在他的写作思想中,忧国忧民的中国文人传
薛喜君善于描绘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她通过娴熟的写作技巧,怀揣善意塑造一个个在地平线上挣扎生存着的普通人物,描绘他们在苦难和爱欲中纠葛的生存状态。本文聚焦薛喜君小说的生存书写,对薛喜君小说所呈现的生存图景、生存主题进行探究,并深入挖掘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薛喜君小说集中展现小人物的日常化生存图景。其视野横跨城乡两个空间环境,集中描绘小人物的生存空间,主要塑造孩童、谋生者两类人物形象,挖掘人格教育缺席、留守
桐城望族方登峄一家因《南山集》的牵连被贬卜魁(今齐齐哈尔),方式济随父亲方登峄来到戍地,创作了黑龙江史志文献——《龙沙纪略》。因其创作的真实性也成为了学界了解解清初黑龙江地区状况的重要典籍之一。《龙沙纪略》成书时正是社会一统、朝廷鼓励修志的时期。加之方式济受家学传统的影响,使得《龙沙纪略》的成书具备了客观创作环境及主观文学素养的保障。在内容选择方面,从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
“理性与非理性”是福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更具体地说,它是对各种理性观念的批判。这些理性观念自启蒙时期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盛行于西方思想。福柯的著作《疯癫与文明》旨在打破这种思想深处的统一和理性主导的统治。作为福柯思想的起点,《疯癫与文明》揭示了疯癫与理性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疯癫的历史不连续性和真理建构性的角度分析,该书打开了颠覆理性的大门。这篇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