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啉(Quinoline)也叫做氮杂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其衍生物具有抗疟疾、抗菌、消炎、抗HIV、抗结核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药物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药理活性研究,一直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4-氨基喹啉-3-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了喹啉化合物特别是4位取代喹啉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喹啉的常用合成方法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第二章研究了以芳胺为主要原料来合成4-氨基喹啉-3-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芳胺与乙氧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芳胺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2和3,2和3在三氯氧磷中回流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生成4-氯喹啉-3-甲酸酯类化合物4和5,4和5再与氨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了30个4-氨基喹啉-3-甲酸酯类目标化合物6和7.此外还研究了6的两个化合物后续转化,合成了化合物8~10.论文共合成得到37个目标化合物,并用~1H NMR、13C NMR和HRMS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第三章研究了4-氨基喹啉-3-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MGC-803(人胃癌细胞)、T-24(人膀胱癌细胞)、Skov-3(人卵巢癌细胞)、Hep G-2(人肝癌细胞)和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这五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对HL-7702(人正常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常见的癌细胞株有较好的抗增殖活性,其中化合物6ab,6ad对T-24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5.34±0.22和6.48±0.07μM,略优于阳性对照物10-羟基喜树碱,与阿霉素活性相当,且它们对人正常细胞HL-7702均表现出相对较低的细胞毒活性.我们还对这一化合物骨架的抗肿瘤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和总结.第四章研究了化合物6ab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化合物6ab对T-24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钙离子浓度以及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6ab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钙离子浓度,激活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化合物6ab与p BR322质粒DNA、DNA-Topo I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ab与超螺旋DNA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相互作用,但可在Topo I介导下嵌入松弛的DNA,进而抑制Topo I对DNA的催化解旋作用.我们还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了化合物6ab对受试细胞内γH2AX的表达量及p53蛋白S1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化合物6ab可通过Topo I介导下嵌入DNA,引起双链DNA的断裂,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第五章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全尺寸结构测试是保障叶片制造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叶片测试中的应变响应成为一种评价叶片力学性能的主要参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Fiber Bragg Grating,FBG)因其体积小、传感传输一体化、抗电磁干扰、易组网等诸多优点被应用于叶片测试的应变测量。FBG传感器径细易断,在叶片测试应用中通过对其进行封装后粘贴在叶片表面,并将多个FBG传感器连接组网,叶片测试试验采用的交变载荷将对FBG传感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染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新华深度》依托新华社和新华网的数据来源,在传播新闻信息和舆论引导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成为“新冠肺炎”期间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研究《新华深度》“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
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科大概念”一词,新课标引入大概念,有利于促进内容的结构化与知识的系统性.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课程设计能够把学习内容、核心素养合为一体,形成数学课程的整体规划,这在教学实践中是极为重要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学科大概念”的定义,也没有明确如何用大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从现存的文献来看,虽然一线教师对大概念的教学研究较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长,虽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持基础,但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在“十四五”时期提出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战略,着力调整能源结构,这将使能源相关行业对板式换热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也为板式换热器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家在节能环保领域全球领先的丹麦企业,D公司长期关注清洁技术,始终
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能降低芯片制造成本的晶圆级封装成为制造现代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然而,晶圆在经历热固化、热回流等过程后易在内部积累较大的应力,宏观上表现为晶圆翘曲,严重的晶圆翘曲变形会带来界面分层、焊点断裂、裂片等诸多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针对晶圆在封装工艺中的翘曲测量问题,本文采用高精度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开展晶圆翘曲变形监测研究,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绪言、第一章“‘未过门夫死回与财钱一半’案例”、第二章“‘禁回回抹杀羊做速纳’案例”、第三章“‘乱言平民作歹’和‘番禺县官保放窃贼’案”、第四章“《元典章》中两则有关回回官员的案例”。正文之后是附录“元‘回回哈的司’再探”、小结和参考文献。绪言。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在其疆域内,生活着蒙古人、汉人、回回人等诸多民族,
翼型(Airfoil)是空气动力学中的经典结构,其特有的绕流形态能显著降低流动损失,因而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换热领域。本课题着力于将翼型结构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换热器通道设计,通过综合的换热-压降性能评估和局部换热机制分析,深入探讨了翼型结构在换热器通道中对强化换热和流动损失的影响机制,考察了翼型结构的几何设计参数以及排布方式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课题首先研究了一种应用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翼型结构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今最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源,其具有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发展的需求,使得锂离子电池需要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中负极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较大,现在主流的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但其372 m Ah g-1的质量比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了,但由于石墨的价格优惠,循环性能好,仍为负极材料的首选,因此我们要寻求改性方法,使其
p53失活是肺癌治疗无效和耐药性产生的常见诱因,使得基于重构p53抗癌功能作为肺癌治疗策略成为可能。但研究发现基于重构p53抗癌功能的治疗策略在细胞水平研究非常有效,但在人体或动物水平收效甚微,原因是p53抗癌功能不能有效的被激活。p53抗癌功能与其磷酸化位点有关,之前研究结果表明S15位点的磷酸化在p53抗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研究发现S392位点的磷酸化与重构p53抗癌功能密切相关。这两个
近几年,随着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配位化学发展迅速,逐渐向功能配位化合物方向发展。过渡金属和三氮唑配体的自组装晶体工程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在此背景影响下,许多依靠共价键,氢键,π-π堆积及其它作用力形成的配合物也相继被报道。自从出现了在溶剂热条件下第一例原位反应的报道,作为配合物合成方法之一的溶剂热法受到许多科学家的追捧。这种合成方法被相继用于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新有机反应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