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与语境紧密相关。语境也在翻译中起着积极地,至关重要的作用。Sperber和Wison 1986年在其论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在关联理论的理论背景下,探讨翻译的过程及语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依赖语境的认知推理的过程。在认知意义中,语境是一个心里构建体,是读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语境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接受动态选择的。读者在推理过程中往往选择那些最易得,最明显的语境。而评价是否明显则取决于关联。本文的立论基础是将翻译看作一个寻找关联,明示推理,动态调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也和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相符合。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目的是求得最佳关联,获得交际者意图的语境效果。听话人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推理和理解(即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求),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推理所得结论既不耗费不必要的努力,(2)又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人类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关联理论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在关联理论对翻译所做的阐释中,认知语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来选择能传递原文作者意图和能满足译文读者认知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就翻译而言,这是个寻求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跨文化交际过程。翻译行为包含两个阶段:阐释过程和产出过程。在阐释过程译者和原作者之间产生一个动态适应的寻求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努力寻求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语篇的产出过程是从译者到读者的动态适应过程。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在充分考虑了读者的语境,期待和接受水平后,有意识的做出选择以传达原作者的意图。翻译活动涉及两个交际者和两个接受者,其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他可以并且有权利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选择适合于读者的表达方式来示意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可以应用于翻译中的合理性在于:第一,任何交际都是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也不例外。第二,很明显,人们往往只注意那些有关联的信息和现象,因此整个交际活动都可以说由关联控制。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主要以交际和认知为重点内容。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泽是一个不仅包括编码推理更重要的是一个凭借认知语境的动态推理过程。认知语境的概念范畴并不小于传统意义的语境,它综合了传统语境和以外界环境为基础形成的心理假设。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突出了其有别于传统语境的静态的预先给出的概念特点,它强调了符合交际本性的即时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不仅对原文的语境清楚的理解,同时对目标读者的语境也要完全的把握。这样才能译出自然的,又如实反映了原文作者意图的好作品。正因为认知语境的动态特征才使它在整个翻译的推理,动态调整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所以译者只有充分考虑语境的动态特征,才能如实成功地传达作者的意图,给读者带来好的作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作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语境分别起着阐释和限制的积极作用,译者的任务就是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语境效果。没有语境,语言无从理解,那也就不存在翻译了,所以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强调了离开语境,就无从翻译的观点。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引起译者对语境因素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译提高译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