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大国争夺的战略焦点,对于提升本国生产效率和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至关重要。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7767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近18倍。然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现象层出不穷,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布局,深入挖掘非西方市场出口潜力迫在眉睫。东盟2020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其当前是中国高新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大国争夺的战略焦点,对于提升本国生产效率和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至关重要。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7767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近18倍。然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现象层出不穷,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布局,深入挖掘非西方市场出口潜力迫在眉睫。东盟2020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其当前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第四大出口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开拓增长空间的理想选择。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不仅东盟中的“陆地国家”如此,东盟整体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亦然。高新技术产品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加之传统贸易壁垒大幅撤销,其出口效率更易受到伙伴国制度质量的影响。分析制度质量对中国向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制度质量对中国向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制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其次,文章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对东道国制度质量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再次,选取中国和东盟十国2010-2019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东盟国家制度质量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方法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对东盟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向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关系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东盟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向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对不同东盟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差异明显。东盟国家较高的法律制度质量显著促进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出口效率,经济制度质量中,较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显著抑制出口效率,较好的市场监管质量、经济自由度通过影响竞争环境显著抑制出口效率。较高的政治制度质量促进出口效率,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基于此,中国宜深化与东盟经济一体化合作趋势,特别是保障高新技术产品在高出口潜力国别的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同时,重视制度质量对本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提升中国各项制度质量和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在东亚区域价值链占据优势地位。
其他文献
港口是“一带一路”倡议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重点,承担着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使命,但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绿色化已成为当代港口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可持续发展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国积极开展绿色港口建设,绿色港口合作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形成网络式的绿色港口合作关系将更有利于提高绿色港口合作效率,推动全球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推动绿色“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但
在世界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逐渐成为新经济的引领者,平台经济应运而生。跨境电商平台发展日益成熟,平台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平台的主要目标不是控制平台的参与者,而是重视对参与企业的赋能,更好地帮助平台参与者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平台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数字化链接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崛起,基于需求端的价值共创成为新的价值创造逻辑。跨境电商企业面临更加多元化的国际消费者,跨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逐渐消融,北极航线通航条件的提升使“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也日益显著。北欧国家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国与北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涉及的是大国与小国之间、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研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与北欧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拓宽中国通往北欧之路,使中国与北欧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首先,本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创新的新动能和引擎,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也对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出新目标与新要求,但鲜有研究关注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从“战略—资源—制度”的三维视角出发,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产权这一制度逻辑的异质性影响。以2011—2019年沪深A股1 016家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
随着世界范围内碳排放约束趋紧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汽车产业碳减排问题受到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持续增长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碳减排不能以牺牲产业发展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单位碳排放的产出水平,即碳生产率。技术进步是影响汽车产业碳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农产品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中俄两国是彼此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额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农产品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如何有效削减CO2的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贸易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3%,含碳量不容小觑。在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引发相关的环
随着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嵌入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也更加的多样化,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研发能力较弱等原因,中国制造业长期锁定在加工组装等GVC低端环节,碳排放问题严重。碳排放效率能够在考虑各种投入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全面评价制造业的低碳生产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GVC嵌入模式提高碳排放效率,进而实现制造业低碳生产已成为亟待解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将世界范围内的各产业组织形态重塑,并逐渐形成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在此情况下,我国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等发展迅速,数据成为了当前新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为各产业的发展转型提供新动能和新范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更新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支持着制造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全球供应链的概念不断扩展,为逐步适应市场的变化,国际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经历了独立经营、纵向一体化到供应链合作思想的转变。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国际海运市场,海运需求锐减、集装箱设备短缺、船期大量延误、运价持续上涨等负面因素,导致国际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契约合作不稳定性骤增。因此分析影响国际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契约合作稳定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环境规制的实施以及各地环境规制水平的不同,产业转移随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