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确立起来之后,各大媒体便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收视率、发行率成了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家媒体各出奇招,为自己赢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对于电视来说,各类综艺节目对收视率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一些真人秀节目,不仅造就了一批草根明星,而且也掀起了一阵“选秀狂潮”,成为电视台的“新宠”,形式各异、内容各异的真人秀充斥着银屏。然而,不论真人秀节目如何改变形式,它的构成元素都是大体一样的。按照尹鸿教授的分类,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有七个,即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参与者;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悬念;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竞争;导致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淘汰与选拔规则;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时空规定;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现场记录;强化故事的艺术加工。其中,参与者在真人秀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他们需要具有一些特点和代表性,其他各要素都是为使参与者成为观众更好的观看客体而服务的。参与者需要代表某一群体,这样才能吸引某一群体,成为特定群体的好奇对象,他们的故事需要具有戏剧性,表演要能使受众感到好奇。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断被关注,也才会带来收视率的良性循环。当然,参与者除了要具备代表性和戏剧性之外还要能适应游戏规则,能在限制性的规则中表现自己的个性、能力等。《中国好声音》也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因此它同样由这七个基本元素组成。它的参与者主要有考核导师、选手和主持人,其中,选手又是作为主要参与者出现的。本文将从该节目的选手切入,运用“结构化”理论来揭示灿星这一体制外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是如何在真人秀节目进入疲软状态下掀起收视狂潮的,如何在当前众多限制性和不利政策的大环境下实现突破的,并试图探讨灿星为这类体制外的电视制作公司开创了哪些新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