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膨胀土对基坑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广西宜州市城中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为依托,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原支护设计情况、事故破坏形式以及造成该事故的初步原因;然后阐述了膨胀土基坑失稳理论,通过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计算分析膨胀土给基坑土压力、整体稳定性以及各支挡构件的内力所带来的具体影响;最后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对原膨胀土基坑和加固基坑外土体方案、加固支护结构方案进行具体模拟分析,并提出最优方案。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针对基坑外土体加固的两个方案,在红粘土不膨胀的情况下,原设计已能满足各种限值要求(变形要求,支护桩承载力要求)。但若红粘土膨胀,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发现变形明显过大,支护结构内力显著提高:桩身最大位移增长了76%,桩身最大弯矩增长了65%,桩身最大剪力增长了41%。(2)在基坑外设置止水措施,加固土体,可以有效控制变形。在两种加固方案中,方案2(对应模型B2)的效果最佳;使用方案2后,基坑变形符合要求,结构内力也十分接近土体不膨胀的情况。考虑到模型B2与模型B1相比,工程量基本相当。方案2(对应模型B2)认为更合适。(3)针对支护结构加固的三种方案,不考虑红粘土膨胀的情况下,原设计已能满足变形限值要求。但若考虑红粘土膨胀,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桩身最大水平位移29.36mm,桩顶位移24.87mm,已超过限值21mm。模型C的桩顶水平位移为17.66mm,未超过限值21mm,另外两个加固模型D、E均超出限值。(4)在结构加固三个方案中,模型D和E都无法有效控制变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土膨胀时,埋在土中的锚杆、土钉只能减少它们与支护桩之间的相对位移,但不能减小支护区以外土的膨胀对支护区域的影响。相比较之下,增强支护桩的模型C能控制变形,其内力也相应地增大,相当于“硬扛”。(5)在计算所考虑的几种方案中,对应模型B2和模型C能较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其中模型B2的思路是给支护结构“减负”,让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不膨胀,从源头上控制膨胀土的影响。模型C的思路是“增强”,增加支护桩的刚度,以使得土体膨胀时支护桩的变形减小。计算也显示,若止水的范围过小(模型B1),止水效果不明显;若增加锚杆和土钉数量,效果也不好。建议根据现场情况,在模型B2和模型C的方案中选择一个适宜施工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