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大病保险制度(下简称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二次保障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可扩大保障效用,提升保障效果,是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度和广度的补充。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开展对于缓解大病医疗费用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压力,提升农民对大病来临的抗风险能力,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筑起最后一道围墙;有助于加速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并在政府管理主导市场开放机制二者的平衡作用之下,能有效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和保障范围。2013年,通辽市作为自治区试点城市,率先在全市开启了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机制的推广运行,以广东省的“湛江模式”为蓝本,结合通辽的实际经济民生状况,推出了政府埋单、商业保险机构运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保,以力争避免农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确定可持续的大病保险补偿政策,惠及全市211万农牧民。通辽的新农合大病医保经过3年多的实践,尚存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次调研意在揭开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三年的真实运行情况,从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背景、设计、及实施情况;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基金筹集、运行及监督管理情况;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标准、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等三个方面,按照相关政策及调研数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了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及其中存在的深层次成因,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先进经验,对通辽市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运行三年来,覆盖范围逐年增多,大病医保报销范畴也逐年扩大,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政策目标,但也面临着很多困境。首先,新农合大病保险面临着保障能力困境,存在着实际报销比例偏低,通实际缓解农村家庭因病返贫能力有限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缺乏精准性,但对“普惠与特惠”的界定模糊,加之农村家庭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而造成。第二,新农合大病保险面临着基金方面,个人缴费和各级财政补助都逐年提高,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以更好提升保障质量;但由于“重治轻防”理念及过度依赖大病保险,缺乏商业保险的补充,导致通辽市大病保险统筹基金负担过重。补助方面,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的补偿比例均高于国家政策要求,并逐年提高以更好提升保障能力;但由于缺政策宣传力度的缺乏以及基层医院医疗条件的现实,导致了“分级就诊”效果不明显,不仅造成了“看病难”,还给大病统筹基金带来了负担。救助程序方面,形成“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结合”的稳定的保障模式,统筹层次提升以更好提升保障效率;但由于“合规”目录匹配程度不高以及药占比的不合理评估,导致了大病保险报销范畴脱离了本地的实际需求,背离了新农合大病保险的政策初衷。在上述调研情况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先进经验,提出有效提高保障水平、着力完善宣传力度、合力打造创新模式、完善制度制定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四个方面促进通辽市新农合大病保险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