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多种新辅助化疗方法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目的:探讨多种新辅助治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1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RS)29例,新辅助静脉化疗组(Ⅳ-NCT)30例,新辅助动脉+静脉化疗组(IA+IV-NCT)27例及新辅助静脉化疗+腔内放疗组(BT+IV-NCT)25例。所有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周后评估肿瘤临床反应并均接受根治性手术。结果:所有的病人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37.8个月,各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IV-NCT组、IA+IV-NCT组、BT+IV-NCT组的临床反应率分别为50%、81.4%、85.0%,IV-NCT组与IA+IV-NCT组、BT+IV-NCT组具有显著差异,而IA+IV-NCT组与BT+IV-NC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除肿瘤直径大(LTD)、淋巴脉管浸润(IVSI),其他病理复发高危因素在四个组中没有显著差别IA+IV-NCT组和BT+IV-NCT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人数显著小于RS组(P<0.01),但IA+IV-NCT组、BT+IV-NCT组和IV-NCT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833);RS组、IV-NCT组、IA+IV-NCT组及BT+IV-NCT组的三年无瘤生存期(PFS)分别为77.6%、61.8%、77.8%及82.1%,4组的三年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差别(P=0.569);4组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0.5%、82.3%、94.6%及91.8%,4组的三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别(P=0.300);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淋巴结转移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RR=0.129.95%CR为0.051-0.329,P=0.0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增加临床反应率及病理缓解率,减少中间危险因素的发生,但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第二部分治疗前血液学指标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研究治疗前全身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与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75例在长海医院妇产科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Ⅰb2-Ⅱb期患者,收集患者的治疗前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液学指标(NLR/PLR)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和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全身血液学炎症指标(NLR/PLR)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显著相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NLR最佳临界值为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56、0.731;PLR最佳临界值为12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5、0.522。治疗前贫血、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宫颈癌生存率(OS)的临床病理因素有1VSI、LNM、肿瘤直径、NLR、贫血及血小板增高(P值分别为0.009、<0.001、0.037、0.035、0.010、0.011),多因素Cox比例分险模型显示,仅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7,RR5.375,95%CI1.351-21.379)影响宫颈癌患者无瘤生存期(PFS)的临床病理因素有LVSI、LNM、NLR及血小板增高(P值分别为<0.001、<0.001,0.029、0.0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仅淋巴结转移(P=0.012,RR4.279,95%CI1.318-23.286)和淋巴脉管浸润(P=0.014,RR9.445,95%CI1.563-57.077)是宫颈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NLR/PLR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可重复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且NLR>2.0.PLR>123的患者可能预后不良;贫血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贫血和血小板增多预示预后欠佳;淋巴结转移仍然是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且>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预后更差,建议加强术后随访监测。